作者:吴吟(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 最近10年来,我国能源革命取得重要进展,大家有目共睹,如何更好地推进中国能源革命,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吴吟给出了自己的6点思考: 第一、如何看待和应对能源消费超预期增长? 2023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5.7%,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接近1.1。2003~2005年,我国能源弹性系数超过1,这种现象并不常见。2016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
演讲者:杨志明(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 万物互联的时代让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数字经济让实体经济突破时空约束和算力局限,成为新经济增长点,也使数实融合的产业峰会成为交流新观点、展示新产品、启迪新思维、分析新趋势的快速传播平台。面对当前经济面临的多重挑战,创新则盛是市场经济定律,数字化的浪潮下,要进一步加快"转型"中的创新。 “新冠疫情以来网络在线活动形成...
作者:张红宇(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核心是实现农业稳产保供,农民就业增收,农村可持续发展,赋予了中国特色乡村产业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 一、乡村产业具有鲜明的中国内涵 纵观全球农业发展史,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世界各国农业产值所占份额都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但从总体上看,...
作者:彭森(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 当前中国进入新时代,面临新矛盾,开启新阶段,接下来怎么办?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认为: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论断没有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变,只是我们说的发展是高质量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新的发展理念。正是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改革的评价关键是看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0年改革开放才会克服...
作者:杨华勇(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 当前,我国已经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制造强国建设要同人工智能、网络强国、数字经济有机融合,以新型工业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构建坚实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数字化、智能化是新型工业化最鲜明的特征,也是体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全面普及数字化转型升级将有力促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提质增效,提高科技在产值的贡献...
作者:戴琼海(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人工智能是一个很交叉的学科,要关注的问题很多。大家可以看,图灵奖获得者有研究心理学的,有研究认知的,有研究人工智能的,还有做数学的。我聚焦算法、算力和交互这三个方面和大家讨论。算力就需要有力量。说到力量,我们先回顾一下历史。在人类历史上中,从原始、农耕到工业和电气革命,最重要的是要把人的力量,人对资源环境的认识,用以改造自然,带来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我...
作者:李培根(中国工程院院士) 数字孪生成为当今智能制造或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特别“现象”,炙手可热的数字孪生诚然已成为智能制造以及其它相关领域的“现象级”技术!下一代智能制造最鲜明的特点是数字孪生的应用,数字孪生不仅仅是产品、设备的数字孪生,还包括车间、工厂以及供应链的数字孪生。 一、数字孪生深入,发展趋势渐明 伴随着智能制造逐步发展,企...
作者:胡坚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 新质生产力是以新技术深化应用为驱动,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快速涌现为重要特征,进而构建起新型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体系的生产力。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胡坚波认为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三大关键抓手,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数字基础设施是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两年,我国在...
作者:吴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杰出教授) 对于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认为:当务之急是想办法让电池和新能源汽车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和需求,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一、需求牵动动力电池技术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市场日益扩大,国家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2018年2月13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
演讲嘉宾:余斌(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但也要看到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断积累,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在2024年11月30日举行的经济前瞻论坛暨服务贸易发展2024年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余斌指出,“十五五”期间,推动我国经...
作者:向锦武(中国工程院院士、北航教授) 自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多个省市正在加速布局,纷纷出台低空经济规划或支持政策,有望成为下一个类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经济新引擎。针对如何更好的支撑与发展低空经济,中国工程院院士向锦武以低空经济核心支柱的低空无人机系统从发展态势、系统技术、发展举措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与与剖析: 一、低空经济的发展态势 2024年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元年。去年中央经...
作者:王传利(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红军长征展现的伟大精神力量的核心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守、钢铁般的纪律和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今天,回望长征,再一次重温和感受长征精神,对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等各项建设具有极大的激励和启发意义。 一、一曲壮丽的理想信仰史诗 80年前的长征,以人类罕见的英雄壮举,感动了几代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已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
作者:陈柏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法学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人才培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法学院校是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一批法学院校,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新一轮...
作者:宁高宁(著名企业家) 创造价值是企业的终极目标,选人用人就是为这个目标服务。在为何企业管理“人在上”?如何选拔人、培养人、激励人?企业经理人应该具有什么素质?著名企业家宁高宁认为企业经理人必须要有5个必知: 一、战略是什么? 战略到底是什么?管理大师德鲁克提出,战略就是通过最有效的管理,用最小的资源达到最大回报的过程。战略的根本是一种增长方式,我们用什么样的...
作者:单霁翔(故宫博物院原院长)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95岁生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文化立世,文化兴邦。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
作者:单志广 全球正在加速进入以万物互联、泛在智能为特征的新信息时代,网联、物联、数联、智联深度交织、持续演进,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数字化改革号角吹响,人类正在迈入一个以数据生产要素和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特征的全新历史阶段。数字化浪潮在加速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深刻重塑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深度应用,网络互联、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
作者:高远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2021年2月,低空经济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2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全国两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前,全球通用航空市场发展强劲,中国通用航空市场...
作者:徐宁(南京大学)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被作为“新增长引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地方的产业促进政策火速跟上。人类的生活必然会从二维的地面扩展到三维的天空,天空中的一切秩序和利益都要从头建造,这意味着万亿级的发展空间。2024年是低空经济元年,从政策热词到真正的低空...
作者:吴忠泽(科技部原副部长) 近年来,伴随着“健康中国”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一系列扶持、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紧密出台,大量投资加速涌入大健康领域,健康产业的整体容量、涵盖领域、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市场潜力巨大。到去年底,我国健康产业市场规模达到8.7万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16万亿元。在政策支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带来需求、健康意识提升刺激消费等...
作者:周禹(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大家都知道进化,一说到进化,在进化研究的历史上,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这两个理论,既是在继承,又是在批判。一个叫拉马克进化:它的核心就是两点,第一用进退废,第二获得性遗传。什么叫用进退废,以长颈鹿举例,长颈鹿脖子为什么要长长呢?它要够树上的树叶,这个器官会变成一种性状遗传下去。经常不用的器官功能可能就会退化,进化就这样产生了;另一个叫达尔文进化论:核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