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勇:《数字化赋能智能制造,助推新型工业化》
2025-02-19 14:58:52
作者:杨华勇(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
当前,我国已经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制造强国建设要同人工智能、网络强国、数字经济有机融合,以新型工业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构建坚实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数字化、智能化是新型工业化最鲜明的特征,也是体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全面普及数字化转型升级将有力促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提质增效,提高科技在产值的贡献,加快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发应用,实现经济倍增和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
一、聚焦绿色产业,助力可持续发展再制造
推进绿色发展是目前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重要任务,关于智能制造在推进绿色工业发展的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杨华勇表示,绿色制造是落实双碳战略,也是全球都非常关注的焦点。尤其近年来全球焦虑担忧异常天气,像南北极大量的冰山在融化,此类自然现象与灾害的频发也预示着绿色制造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谈及绿色制造的积极影响,杨华勇指出,智能制造在绿色制造当中,对企业转型升级,产品的转型升级,以及行业的转型升级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产品的角度来看,现在大量的工业产品多数都追求时尚,追求功能,并没有从绿色的角度出发,而绿色的核心在于对环境的保护与维护以及可持续发展,要用尽量少种类的材料。此外,就是再制造,现如今的供应商生产厂家关心把产品卖出去,却没有考虑如何回收以及再制造。与此同时,产品在设计端,要考虑如何拆解一个回收的产品。从设计的角度,工业化的拆解,在设计产品就要考虑如何来拆解它,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服务、回收和拆解,再制造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智能制造是真正实现绿色制造,让其能够从开始到推广运用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整个过程。杨华勇指出,面向未来,数字技术,AI技术的赋能产品增值会越来越大。数字化赋能制造业绿色转型,具有精准性、时效性、全流程系统性的优势,通过数字技术对关键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能够有效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物耗,进行能源管理与排放监测管理,促进供应链资源回收利用,弥合不同规模制造业企业间的数据鸿沟等。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比起发达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深耕数字技术,引领智能制造业发展
重大装备是制造业主要的领域,也是中国制造的脊梁。在此领域,如何实施智能制造尤为关键。对此,杨华勇指出,整个机械工业产品以汽车为代表,近年来,电子技术在行业发展进程中起到非常大的支撑作用。面向未来,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所创造的价值会越来越高,AI技术在其中创造的增值也会越来越大。
真正要落实,从智能制造来看,数字技术发展趋势是要把数据打造好,将其智能化,关键是把工业知识沉淀,加上算力来做示范与普及应用。“它的难点是如何把工业知识数据化,如何把工业知识做成融合的计算,以及工业知识AI化,以上几点都需要工业数据的应用性、稳定性,工业AI的普及性。”杨华勇说。
三、促进产学研一体化融合,赋能数字化智能制造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所有的产品从设计、生产、运维,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阶段,制造业头部研究的高校也可以深度参与,把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分两个赛道,从头部企业到中小企业全面贯穿。与此同时,产学研用关键智能制造底座系统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企业内部技术人员一定要参与打造智能制造的工具组件,协同算法工程师,高校制造学科懂产品、懂工艺装备的研究人员一起参与,通过软件工程师将其软件固化下来。长期产学研的合作,最关键就是要沉下心来,实现长期稳定的合作。
作者简介:
杨华勇:流体传动与智能控制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主任,国家电液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兼任国际智能制造联盟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及控制分会荣誉主任、杭州市人民政府参事、浙江省知联会副会长、浙江大学知联会会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杨华勇院士近30年来一直在教学科研一线,长期从事电液控制方面的理论研究、基础元件和系统开发、盾构与液压电梯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工程化等工作。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50项。出版专著4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杂志论文2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6篇,EI收录论文230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2项。他长期从事电液控制方面的理论研究、基础元件和系统开发、盾构与液压电梯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工程化等工作,突破了盾构压力稳定性控制、载荷顺应性设计和姿态预测性纠偏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攻克了掘进过程失稳、失效、失准三大国际难题,研发出土压、泥水和复合三大类盾构系列产品,使我国进入盾构技术先进国家行列;攻克液压电梯速度与位置精确控制、势能高效回收关键技术难题,形成国际领先的自主液压电梯核心技术;提出新型平衡阀设计新方法,研制了样机并实现了工程应用。其“盾构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电液比例节能型电梯液压速度控制技术”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8年入选浙江省特级专家,2013年获何梁何立科学技术奖,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2017年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授予约瑟夫·布拉马奖章,2021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授予罗伯特E.柯思基终身成就奖,2024年5月入选首届“全国科创名匠”。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