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网友包括一些创业者经常问“多次创业都失败,还有必要或还能继续创业吗?”。
文化大家南怀瑾先生曾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如果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弱而任重,往往结局都不太好。南老先生的领悟不仅是对人生的精辟总结,对创业者的创业过程及历程也同样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指导性!尤其“智小而谋大、力弱而任重”更是值得每个创业者、企业家们认真揣摩、研究、领会!多次创业失败更要注意再次陷入因“智小而谋大、谋快,力弱而任重、任急”的创业的漩涡、泥石流中去!
每次创业都失败,显然不仅是出了问题,而且还是出了大问题,甚至犯了创业中的一些大错、大忌!问题在哪?及我们创业者该如何避免?
先说说一个故事:
一只猴子和小伙伴们在山间树丛中追逐嬉闹,一不小心,胸前被树枝划破了一道口子!哪知受伤的小猴不是迅速舔舐自身伤口进行自行疗伤,而是只要遇见一个同类也不管认不认识就把伤口拨开给它看并说好痛,以期舒缓痛感和换回其它猴子的同情、安慰!谁知道没多久,这只受伤的猴子却死了。
为什么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皮外之伤,却要了猴命?对此,小猴们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乎,这些猴子们一起来到了山上向猴群中最具有权威的老猴求解。
老猴听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不紧不慢地说“那只猴是被自己作死的,尽管受伤的确会让我们疼痛、难受,但不作就不会死,那只死去的猴在受伤后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犯了两个大忌”:首先,遇到问题,我们要知道只有坚强才能面对问题,脆弱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将伤口给同类看尽管可以博得了同类的同情,但事实上在削弱自己的意志力、抵抗力;其次,受伤后,我们要采用积极、正确的治疗方法,把伤口拨开让同类看,不仅会让快愈合的伤口又重新恶化,而且多让别猴看一次就多了一次被感染、被恶化的几率,次数越多恶化越严重,后果越不敢想象,无疑是自己给自己伤口撒盐。
最后,老猴语重心长地对小猴们说:孩子们,我们猴的一生会遇到很多问题,遇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正确的面对态度思路和解决方法,更没有对过往解决问题的方向、思路、方法等方面进行及时的分析、总结。那只猴不是死在伤上,而是死在自己的思维、方法上,自己把自己折腾死了,所以大家今后遇到问题要积极地用正确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咱们猴命还是很值钱的呀,要珍惜!
其实,在这个猴故事里,受伤之猴的做法、老猴的看法与网友们关心的多次创业,但每次都失败的形成原因和应对处理颇有几分相似。
一、多次创业都失败都在哪些方面出了问题。
1、创业动机与思维有问题。
一般如果连续创业超过四次,且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一般不是创业的项目有问题,而是选择项目的动机与思维出了问题。
从动机上来说,往往是跟着别人的路子和步伐走,本着想赚快钱、想走捷径的动机在选方向、项目:看到这个项目赚钱,就去这个项目整一下;看到那个项目赚钱,就去那个项目去搞下。因为太短视、太现实而忽略项目的门道、忽略了别人成功前的各种资源支撑、努力与苦逼、坚持,后果是没人带、没人帮、没铺垫、没积累的情况下,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
从思维上来看,即便是一次的创业失败,都应该好好地对前次创业项目的方方面面进行认真的剖析、总结、复盘,何况还多次?!多次创业失败,更说明创业者要么没有让自己好好冷静下来,仔细梳理分析,没有得到提升、升华;要么就把以赚快钱为根本目标、把所谓的创业当成了赌博,就跟赌场的赌徒一样,输了不甘,输红了眼急于扳本。在没有好好反省此前失败的原因、找出问题,在没有正确的角度、策略、方法的支撑下,就像一个人三次掉进同一条河里一样,失败是必然的、注定的。
2、创业方向维度有问题。
我们说创业方向一般有两个维度,一是市场需求的方向,二是创业项目与创业者自身契合、匹配的方向。我们创业失败,被拍在了沙滩上,大部分人、大部分原因是干了不适合自己的事。在选择方向时就出来问题,不能有效地发挥自己的特点及优点,干了不适合自己的事,真应了“方向选择不对,努力白费”的老话。大家可以试着想想:想用鸡蛋碰石头会是什么结果?想在石头上挤牛奶又会是什么结果?
3、项目操作节奏和方法有问题。
成功有方法,失败有原因,这句话也可以这么说“成功有原因,失败没方法”。一个项目创业失败,如果方向上没有问题,原因很可能在了操作方法和节奏上。节奏,包括起点、节拍、时间坚持等,不管是起点还是过程中的节拍或者时间坚持,没有跟上市场势头或者项目势头,没有在该加把火的时候去添材,没有等温度到达100度时提前灭了火、提前离了场,未能多行一步;方法上,要么没有独到的一些打法;要么没有形成些列、体系的战法和拳法,导致方法不得当、不恰当。一个项目还没弄懂,一个行当的道还没摸清,就马上换项目,又要重新摸索,这种态势下纵然有方法,这个方法也大多无效!
4、找位置、演角色有问题。
这就体现了南怀瑾先生所言:智小谋大,力弱而任重。当一个人干了不适合自己的事,干了不能胜任的事,干了一件不擅长的事,其结果一般都不太理想。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周围的生意场、创业圈、企业界可谓比比皆是,几乎我们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些小案例。创业屡次失败,说明一个人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适合自己的项目、适合自己的方法。一旦,我们的智力、体力还不够支撑实现我们的梦想时,就要慢下来,提升我们的智慧、提高我们的力量,找准适合我们的位置,用我们擅长的角色去把这个角色演好。
二、多次创业失败,是否就意味不适合继续创业呢?
答案是否定的。即使失败了几次依然可以继续创业,但不能再无方向、无目标、无目的、无方法地创业了。创业一定是带着脑袋加身子一起协调行动,特别是多次创业失败后继续前行,脑袋比身子更重要!
先不说马云、刘强东等这些大家都知道了他们在发家前都经历了4-5次的多次创业折腾。就说说我们每个人身边的那些成功人士,基本也都会经历过一两次创业折腾后才开启了自己的新篇章的。如果一个人初次就创业成功,基本上都有三个共同点:提前已经做了一些储备降低了创业风险的事,选择了适合自己方向的事,做了跟上了市场节奏甚至领先了市场节奏的事。
创业者多次创业失败,这个结果并不能就此断定不能继续创业!大多数创业人士都会犯这样同样的错误。即使暂时失败的创业者依旧可以继续创业,但显然不能再走之前的创业老路了!此时如果再起航,项目本身不重要,把以下4方面的功课好好补上、补足更重要:
第一、让自慢下来,静下来。
其目的就是让自己好好地把之前每一项目的得失认真梳理、总结,我觉得最好用笔记、用笔头来好好梳理,给自己来个全面体检,把一些问题逐一梳理、逐一分析。而且这个梳理、总结、思考的时间周期不能少于一年,时间短了根本不可能做到自己把自己分析透彻。之前之所以会经历一些失败,核心是没有搞清楚自己是谁?有的人会说,一年时间太长了吧?这个时间期是最起码的,否则又会第N次掉进同一条河里。
第二、让自己修身又修心。
大家都知道长城不是一天修好的,大树也不是一年长成的。我们在一个城市呆久了就发现,一个小树苗变成一个粗壮的大树,都是以时间沉淀为基础,经过多少风吹雨大、多少严寒酷暑之后的成果。创业也是这样,没有一个创业不是在经历了无数次风雨后才迎来彩虹的。创业取得成果、成功,哪怕就是阶段性成果都是因为前面的铺垫与积累而来。多次创业失败后,更离不开身心的正常化、积极化。要想身心正常化、积极化,就不能忘了初心、不能忘了奋斗,在这个前提下,更懂得创业结果的因果关系、因缘关系,更懂得处置泰然、处置有方;更懂得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第三、找准方向、牵住牛鼻子。
多次创业失败的最大的收获不是金钱的损失,也不是时间的流逝,而是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适合怎么干?重新找方向的时候一般遵循几个原则:
其一,从之前的项目中去找机会点:通过换模式、换产品、换客户群、换渠道、换方法等来重新定义项目(如果不是特别牛人,不要又找与之前项目没有任何关联的方向,否则又没有任何铺垫和沉淀,再失败是大概率的事件),一定要做熟不做生;
其二,所需找的新机会点,这个点上的商业行为和运作模式一定是适合自己的个性、性格等基本特征,能凸显优点、规避不足;
其三,确定了机会点后,要去适当的应证一下是否符合自己。应证的方法不是马上去行动,而是找人来指导、指点,一定要找对人,找那些做的比较好,也比较有生活阅历,对你本性比较了解,有智慧、有见解且乐于出谋划策的人(轻易不要问你现在身边一直呆在一起的那些熟人,否则你除了得到热嘲冷讽或者官方式套话外,收获不到实质的指导意见)。
第四、再起航时要谋全局,分步走。
其实经历多次创业失败后,自有资金或者积蓄包括信用也估计耗费的差不多了。再起航时,谋全局、分步走就显得更加重要。在制定项目实施路径的时候,一定要把各种可能考虑进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怎么从小处突围?前期尽量做到先有铺垫,然后在少投入或者不投入,多借势,别借钱,也借不到钱。
有的网友可能会说,为什么不找市场借钱?对于这个问题,请网友们好好想想那些阿里、京东、小米的等网商、新零售代表们,甚至包括华为、格力等科技或传统制造代表们,他们哪个不是自己先步行了几步后,打造了基本模型,上了一定轨道、呈现了一定趋势后才来引进投资人的,没有前面基本准备和基础,就会发现在资本或者市场面前,你根本就没有主动权、控制权(靠PPT就能融资的高光时刻已经过去,资本并不傻)。
而且那些还没有运作,就想靠商业计划书去找投资人的项目大多数后来都无果而终。况且咱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的小项目,根本就进入不了别人的法眼。所以,多次创业失败后,想再次踏上创业征程时,可能要先把局谋好的同时,分多步、分小步地去实施,切忌不要老想着走快路,快走路。
一次创业失败也好,多次创业失败也好,不能以创业次数下定论,但每一次创业经历后必须让自己有收获、有沉淀、有积累,方向对了、方法到了、积累够了,爆发是迟早的事!所以题主以正常心对待失败、正确方法对待创业历程,只要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角色,出彩、出挑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