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江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手机:

微信:
邮箱:

驻地:
姜江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个人履历:
姜江:女,1978年生于,辽宁沈阳人,经济学博士,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与产业政策、创新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经济领域研究。曾主持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国家海洋局、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委委托的软科学课题;深度参与《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及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国家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培育新经济发展新动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重大文件起草工作,主持若干重大课题研究。共获得国家发改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3次,委机关优秀成果一等奖2次、三等奖3次,宏观院优秀成果二、三等奖8次。在《中国经贸导刊》《宏观经济管理》《经济纵横》《中国经济报告》《改革》《人民论坛》等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与实践》《“十三五”产业新增长点: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等著作。
论文代表:
中国生物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人民论坛》2022年第20期;
近期国外生物经济战略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20年第4期;
生物经济发展新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经济纵横》2020年第3期;
"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考,《宏观经济管理》2020年第1期;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机理、思路、对策——基于新经济、新动能培育的视角,《宏观经济研究》2018年第11期;
如何更好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7期;
将生物产业加速打造成新动能,《中国经济报告》2018年第5期;
我国创新创业发展形势及建议,《宏观经济管理》2018年第5期;
深圳市打造高质量创新型经济体战略路径研究,《区域经济评论》2018年第4期;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路和举措,《经济纵横》2018年第4期;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要推动三大拓展、六大举措,《经济研究参考》2017年第63期;
2016年我国创新创业发展回顾与2017年展望,《中国经贸导刊》2017年第10期;
"十三五"时期我国产业新增长点的甄别与发展策略,《经济纵横》2017年第8期;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技术创新政策调查研究,《中国科技投资》2017年第5期;
客观看待我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25强,《宏观经济管理》2017年第1期;
“十三五”时期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路与任务,《经济研究参考》2016年第9期;
以新思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宏观经济管理》2016年第1期;
如何选择"十三五"产业新增长点,《党政干部参考》2015年第17期;
德国的“工业4·0计划”,《党政干部参考》2015年第11期;
大国崛起与科技创新——英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的经验与启示,《全球化》2015年第9期;
美国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内涵、动因和举措,《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30期;
以知识产权政策促进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15期;
国产CPU研制与产业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产业经济评论》2014年第4期;
长株潭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发育及其绩效研究,《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综述,《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24期;
对新一轮产业革命内涵和特征的几点认识,《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7期;
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宏观经济管理》2012年第11期;
新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新动向,《经济纵横》2012年第6期;
中国战略性海洋兴产业的选取原则与发展重点,《海洋经济》2012年第1期;
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13期;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改革》2011年第7期。
著作代表:
《十三五产业新增长点: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作者:姜江、洪群联,中国市场出版社2016年02出版;
《培育和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与实践》,作者:姜江,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年01月出版。
讲座主题: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两化”互动》
《向改革要动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