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
著名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倪光南
著名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1961年倪光南从南京工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作为外部设备插件组长参与的119机研制项目并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参与717机显示器研制,组织课题组研发出了汉字处理的第二项产品,即“LX-80联想式汉字图形微型机系统”。曾先后,出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总工程师、联想集团公司董事兼总工工程师。在联想主持开发了联想系列微机。先后获得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终身成就奖、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2002年至2011年担任第五、六届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倪光南一直从事计算机及其应用的研究与开发,参与研制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19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汉字处理和字符识别研究,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 。
研究领域:
倪光南院士一直致力于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人物履历:
1939年8月1日,倪光南出生于浙江宁波。
1950年代初,上海复兴中学就读。
1956年9月,进入南京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东南大学)无线电系学习。
1961年7月,以5年全5分的成绩学完大学全部课程,以《脉冲编码通讯》的毕业论文从南京工学院毕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
1964年,作为外部设备插件组长参与吴几康主持研制的119机研制项目成功,该项目全国科技大会奖。
1968年,参与了计算所六室显示组万永熙主持的717机显示器研制,接着他继续参与了显示组“SK-1光笔图形显示器”的研制。
1974年,作为计算所代表参加748工程会议,根据748工程的宗旨,倪光南提议六室输入组立项开展汉字处理研究,得到了时任室主任曾茂朝和组长竺乃刚的支持。
1981年8月,应邀到加拿大国家研究院(NRC)工作,担任访问研究员(VRO),
1981年8月,应邀到加拿大国家研究院(NRC)工作,担任访问研究员(VRO),他在NRC工作的年薪是4.3万加元,按官方汇率相当于中国国内工资的70倍。
1983年5月,放弃了高薪留任加拿大工作的机会回国,回国前他自己掏出几千加元买了够研制几台汉字微机样机的关键器材带回国来,包括Z80 CPU、SRAM、DRAM、接口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和C编译器等。
1984年初,组织课题组研发出了汉字处理的第二项产品,即“LX-80联想式汉字图形微型机系统”;8月计算所业务处与中航深圳工贸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倪光南课题组进行了将LX-80移植到PC,成为联想式汉卡的开发工作,信通公司也对此提供了支持;11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决定创办全民所有制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简称“计算所公司”,即联想集团前身),倪光南应邀于12月出任公司总工程师,将联想式汉卡的全部技术都带入了公司。
1989年11月14日,计算所公司改名为联想集团公司,此后倪光南担任公司董事兼总工,主持开发了联想系列微机,确立了公司的主营业务。
1994年,倪光南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隶属于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计算机应用技术)。
1995年,被解除了联想总工和董事的职务。
1999年,离开联想。
2011年12月4日,获得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终身成就奖。
2011年12月6日,他被中国软件协会评选为中国软件产业十年功勋人物。
2015年,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2018年,获得中宣部、科技部和中国科协“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荣誉表彰:
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1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6年,应用支持系统奖。
1986年,北京地区汉字系统对口竞赛一等奖。
1984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79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79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64年,计算所先进工作者。
1964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地区先进工作者。
1989年,北京市劳动模范。
1990年,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91年,海淀区优秀知识分子。
1991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1年,亿利达科技奖
1992年,海淀区荣誉证书。
1992年,中国科学院重奖
1994年,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2001年,北京通信信息协会先进个人。
2004年,开源特别贡献奖。
2004年,2004中国开源软件杰出贡献奖。
2005年,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十周年荣誉个人。
2006年,中国信息化十大杰出专家。
2006年,海淀创新特殊贡献人物。
2007年,2007“金企鹅杯”开源软件特别贡献奖。
2007年,两岸四地开源软件特别贡献奖。
2007年,中国Linux暨开源产业杰出贡献奖。
2008年,中关村科技园区20周年突出贡献奖。
2008年,中关村十大创新先锋。
2008年,海淀创新特殊贡献人物奖。
2009年,“第四届中日韩开源软件竞赛”特殊贡献奖。
2009年,推动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功勋人物。
2010年,河北省院士特殊贡献奖。
2011年,中国信息化十大推动人物。
2011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终身成就奖。
2011年,中国软件产业十年功勋人物。
2015年,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2018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主要成就:
倪光南参与研制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19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汉字处理和字符识别研究,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在担任计算所公司/联想集团总工期间,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分别于1988年和199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联想集团即以联想式汉字系统起家并由此而得名。先后发表论文 50 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约二十名。此后,一直致力于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核心技术和产业。倪光南始终坚持,中国应当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操作系统、CPU等核心技术。从1999年起,他积极支持开源软件,促进建立中国自主完整的软件产业体系。他秉承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的信念,推动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的工作,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