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劲松
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上海
李劲松
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
研究领域:
李劲松主要从事细胞重编程、干细胞与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
人物履历:
1971年10月,李劲松出生于江西南昌。
1993年7月,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96年7月,毕业于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1996年7月-1999年8月,历任扬州大学助教、讲师。
1997年4月-1999年8月,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2002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2002年8月-2007年7月,在美国洛克菲勒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7年8月起,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
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2年,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同年11月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23年,出席上海农业科创谷专家研讨会。
荣誉表彰:
2011年明治生命科学优秀奖;
2012年上海市青科技杰出贡献奖;
2012年优秀博士导师奖;
2013年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3年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2013年普洛麦格创新奖;
2014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2014年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2015年2013—2014年度上海市科技系统先进工作者;
2015年中国细胞生物学会R&D Systems杰出成就奖;
2016年2014—2015年度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2016年干细胞社会公益奖;
2016年树兰医学青年奖;
2016年光华工程科技奖;
2016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2020年上海市先进工作者;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2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2022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24年科普杰出人物奖。
科研成就:
李劲松长期从事干细胞与胚胎发育相关研究,率领团队建立了小鼠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即“类精子干细胞”),证明其能代替精子使卵子受精产生健康小鼠(即“半克隆技术”),并利用类精子干细胞携带CRIPSR-Cas9文库实现了小鼠个体水平的遗传筛选;提出并推动基于类精子干细胞技术的基因组标签计划。
(1)发表论文:李劲松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细胞(Cell)》《自然(Nature)》《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
(2)承担项目:主持或参与完成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大20余项,必然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课题—胚胎早期发育关键环节的生物学基础,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的重编程机制,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项目)—细胞谱系的建立与发育调控,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单倍体干细胞的建立、维持和应用,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携带CRISPR-Cas9文库用于筛选胚胎发育关键因子的研究等。
(3)科研专利:已被授权专利多项,如,孤雄单倍体干细胞系及其制法和应用、一种孤雌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及其制备与应用、促进肌肉干细胞分化的化合物及其应用等。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