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对你好的领导是什么样?如果以团队及下属的视角、单方面来说,像卫青这样式的领导就是那种对团队负责、对下属好的典型代表。为什么这么说?咱们不妨看看卫青是如何对待下属和同僚的:
1、能帮下属争取功劳、利益的人。
公元前124年,卫青率领骑兵三万,在高阙追击匈奴右贤王而获得大胜:俘获了一万五千名俘虏,尤其还有匈奴的十多个小王。汉武帝听到捷报后,立刻派使者拿着大将军印到卫青的军营,宣布他为大将军,并册封他三个尚未成年的儿子为侯。
哪知在使者刚宣读完皇上的嘉奖令,卫青就立马对使者说:“请大人转告皇上,我几次打胜仗,都得益于皇上的恩威、将士的功劳。我的孩子还都是娃娃,什么事都没干过,不能封侯。如果皇上能为我的将士们封侯,这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也是对全军将士最大的勉励!”
使者回朝后,立即向皇上禀报了此事,大为感动的汉武帝随即封赏了跟随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人,其中一次封侯的就超过7人。真所谓看在眼里、想在心里,此举让跟随卫青的将士们对其佩服的五体投地,继而死心塌地。
看看,卫青在打了胜仗、有了功劳后,不是想着自己如何多分一些利益、多捞一些好处,而是想着怎样帮团队及下属挣得多一点功劳、多争取一些封赏。毫无疑问,对团队及团队有作为的人而言,卫青就是那个真正对你好的领导。
职场里,真正对你好的领导,不是平时让你多喝点水、多睡好觉,等到分肉吃时却把拼命把肉往自己碗里夹的领导,而是关键时刻在涉及到你最根本的核心利益时,能为你主动考虑、帮你积极争取、给你带来实质好处的领导!
2、能带下属打胜仗、拓空间的人。
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怀来县)。汉武帝决定以车骑将军卫青从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兵分四路,各率一万骑兵迎击匈奴。初次带兵征战的卫青果敢有谋、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俘敌700余人,首战告捷。四路之军,两只战败,一只无功而返,只有卫青所率的这只队伍取得了胜利。欣喜若狂的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立即封卫青为关内侯。要知道龙城之战是自汉初以来对匈奴作战的首次胜利,对汉朝及武帝而言极具政治意义,极大地提振了汉朝军队的整体士气。
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大举入侵上谷、渔阳,先攻破辽西等地。卫青受命率军进攻盘踞在河南地区的匈奴:卫青先是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随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奔南下,进到陇县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经过卫青这么一捣腾,最终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匈奴牲畜数百万之多,并控制了河套地区。此战,卫青完胜而归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而苏建、张次公以校尉从卫青出征有功,也分别被封为平陵侯、岸头侯。
元朔六年(前123年)春、夏,大将军卫青先后两次率领十万骑兵在定襄出击匈奴,歼灭匈奴军过万。定襄战役中,随从大将军出征的张骞获封博望侯,随军作战的霍去病因功被封为冠军侯。
汉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武帝本来计划由霍去病选精兵进攻单于主力,卫青帅部打击左贤王。后来从俘获的匈奴兵口中得知伊稚斜单于在东方,于是两军对调出塞线路,霍去病东出代郡、卫青西出定襄。卫青大军在出塞一千多里后与匈奴单于主力遭遇,下令让武刚车排成环形营垒,又命五千骑兵纵马奔驰,抵挡匈奴。经过激烈的鏖战之后,卫青部队俘获敌兵多大一万九千余人,并斩获了匈奴囤积在赵信城的全部供给。战后,汉武帝为表彰卫青、霍去病的战功,分别加封二人为大司马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共同管理军政事务。漠北之战击溃了漠南的匈奴主力,导致匈奴十几年内再无南下之力。
在古代,军功是将士们提拔和封侯的最核心的指标,没有战绩,再多的苦劳都是徒劳。靠着实打实的七战七捷的战绩,卫青也从带兵之处的从五品官员成为了大司马、大将军的超一品官员,那些跟随卫青作战的将士们也在每次取胜之后得到了相应的奖赏与封侯。
试想,即便卫青个人私德、功德再好,很舍得与将士们有福同享,但要是没有战绩的支撑,他自己都面临着奖赏拿不来、职位上不去,他拿什么来犒赏自己的团队和下属。
所以,真正对团队及下属好的领导既要有心,也要有本事:有心就是愿意把核心利益拿出来与下属一起分享;有本事则是能带领团队打胜仗、帮团队拓展生存空间,从而不断地为团队下属与自身赢得利益。
一个领导为人很好,但是他不能建功立业、拓展空间,他自己也上不去、拿不来资源、利益,即使他想给下属多一些利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职场,别看平时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最终还是会回到“利益关切”这个根本点上来!
3、有容人之胸襟、予人之后路的人。
汉武帝要求群臣参见大将军时要行跪拜之礼,但为人正直的名臣汲黯却不以为然。有人劝汲黯:“如今大将军倍受皇帝的器重与恩宠,而想让群臣位居大将军之下,你不可不行跪拜之礼。”汲黯却不肖地回答道:“难道大将军就因有拱手行礼的客人,就不被别人敬重了吗?”卫青闻讯后,丝毫没放在心上,反而经常向他请教有关国家、社稷的疑难之事,对汲黯也是一如既往的尊重和友好。
苏建在扫荡漠南中,遇匈奴主力,只身逃回。关于处理苏建的问题,以周霸为代表的一些人,认将军就任以来,还未杀过裨将,何不杀了苏建以树大将军之‘威’。卫青断然否决了周霸的提议,表示以天子殊宠为大将军,不患无威,虽有权力,但不敢擅专,还是把这事交给天子定夺。
卫青很清楚:一方面,苏建是自己的老部下,以校尉从卫青封侯。又参与建朔方。漠南遭遇意外,仍奋战一天不降,可见忠勇(苏武之父)。为了所谓的‘立威’而杀这样忠勇的将军,才令人心寒;另一方,自汉代有以钱孰命的法律,当场不杀苏建,就等于给了他一个赎命的机会,之前李广、公孙敖等战败后也都是用钱来赎命的。事后,汉武帝还是放了苏建,赎为庶人。
李广因漠北之战迷路而愤愧自杀。李广的小儿子李敢,在听到自己父亲死讯后,认为是卫青乃故意刁难所致,就伺机打伤了卫青。可是卫青却隐藏了李敢的打人不法行为,没对外声张。要知道,李敢之举按当时的法律来看,实属大罪,况且按卫青的权势要整李敢不跟玩一样。而卫青之所以没有声张、追究,那是因为他理解李敢丧父之心的同时,懂得给李家年轻人留以后路、得饶人处且饶人。
试想,要是卫青没有宽广的胸襟,不懂得尊重别人人格,不懂得予人以后路,他又怎么会这般对待汲黯、苏建、李敢等权势、地位远不及自己的同僚与下属呢?领导不能容人,不会尊重人格、不为人留有余地,他能真正做到对你好吗?即使领导能做到,那也是基于一己私利之目的对他有用的人好,没用了也就弃用了!
综上所述,职场中,真正对你好的领导就是像卫青那样具有利他心、能带你打胜仗并拓展空间、帮你争利与分利、能让你走得更远和更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