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和平:新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将助力中国转型升级
2024-11-22 13:21:45
作者:胥和平
数字经济这两年蓬勃发展,引起了各方面人士的高度关注。原国家科学技术部办公厅副主任、调研室主任胥和平认为:从当前看,数字经济在几个方面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首先在数字技术产业里面,从硬件到软件、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发展,现在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辨识、数据应用、整个数据存储这样基础性的问题,而更多的到感知、智能终端设备,它们是非常庞大的产业体系。
从应用层面来讲,在数字技术应用上,在过去10年,在消费应用上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基础,基于互联网、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很多产业出来,比如中国在互联网销售、在互联网经营、在智能出行、在大数据、在智能感知和智能社会建设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中国整体产业在转型升级,各个产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比方说我们的IT产业,在经历了过去10年主要面对消费者,面对2C端的发展阶段以后,现在正在进入面对2B端,面对经济端,面对企业生产的互联网应用,甚至面对正在兴起的2D端,给整个大数据应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需求。
另外全球制造业转型沿着几个主要路线在发展,一个数字化、智能化、一个服务化,特别是智能化和服务化的发展将给整个数字产业发展提供非常庞大的支撑,巨大的实体经济的发展,对整个数字经济发展提出了空前需求。由于互联网、大数据深度广泛应用,智能装配、智能系统的应用很可能出现万亿级企业,我们从传统能源转向智能的清洁能源,转向能源互联网,大数据同样在里面成为基础性的,支撑性的力量。
从现实来看,我们在整个数字经济的发展上,中国这么多年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中国数字经济总量现在已经到27万亿,大体占GDP的30%左右,占GDP增量60%多,这是非常具有增长潜能的,所以现在摆在企业面前非常重要的话题,要紧紧抓住这一波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难得的历史机遇。我看有些专家讲的比较大,把每一次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每一次世界经济转型重要动力来比较,把它放在资本、技术来考虑,现在就是围绕新产业,重构产业体系、重新定义企业,甚至重构企业组织构架,所以我们讲新的发展,互联网经济新的发展,大数据经济新的发展,可能在向深度渗透。
在数字经济领域,我们需要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从主要过去基于自然资源,基于工业原材料,工业技术构建这一生产制造体系转为以数据为核心,重新构造数字经济。同时,在企业层面上,要加快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我们过去整个工业经济时代,形成了特定的企业组织构架,形成了特定的生产动力,这些都有价值,但是新要素注入以后,存在整个体制构架,生产模式的提升和变革,以及生产企业组织重大的变革,等等这些问题都将摆在企业面前。
这两年大家一直在讨论非常重要的话题,传统产业怎么办?新经济么搞,新动能怎么搞,技术创新怎么搞,模式创新怎么搞,很多人都很困惑,也很纠结,有的还在争议,但是十九大把这个问题讲的特别透彻,要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新的要素注入以后为企业赋能,激发企业存在的潜能,为企业寻找突破口,重新构造我们生产经营体系,这才是当今企业必须面临的大问题,怎么构建一个新兴的产业体系是重点。
十九大还讲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这上面有个大的话题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里面专门讲了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是实体、人力、资源和现代金融深度融合的杰出发展的产品,在这些体系构筑过程中它的要素就体现出来了。
思考怎么解决中国当今整个转型大的问题,解决中国目前在国际中新的竞争态势,这些很大程度在于加快培育以互联网、以大数据、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经济体和传统融合,这是中国发展的思路。
胥和平简介:
胥和平:科技产业战略专家,研究员,现任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理事长、东北亚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原国家科学技术部办公厅副主任、调研室主任。兼任国内多所高校的教授及科研机构研究顾问。自2003年,调任科技部后,先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中国经营报社委委员、精品购物报总编辑、科技部研究中心研究部部长等职务,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科技部联合组织“全国自主创新报告团”成员。长期从事产业发展、投资与市场分析、产业与企业竞争力、产业技术政策、企业战略和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科技发展政策与科技发展战略等领域的研究。曾参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等一系列国家重要规划的制定工作。主要研究项目及成果:国家经济安全研究、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引进外资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产业重组研究、中国能源结构与政策研究、“十五”中国工业发展战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中国战略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国军事工业理论研究、国家重大技术组织与运行机制研究、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科技支持、新时期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科技投入的宏观政策与支持体系研究、财政科技投入政策研究等重点研究项目。成果曾获多项奖励,包括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