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张希贤: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与党性修养
2024-08-22 20:24:48
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与党性修养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主题教育各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对开展主题教育的总要求作出深刻阐释,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强党性”。广大党员干部应牢牢把握“强党性”的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其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自觉经受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
加强党性教育,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是党校教育培训的根本任务。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党的意识,提高党性修养。
张希贤教授长期从事党的建设教学研究工作,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是全国著名党建专家。他提出的“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和“先进性与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均被中央采纳,写入党的文献。提出“中国现代社会发展30年阶段论”,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极大地丰富了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建设。本次报告会,张教授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学说的新发展新贡献,以及把握规律、抓好党性修养与党性教育两个方面,以全球视野,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的维度,全面系统深入地对什么是党性,党性修养怎么修,加强党性修养的抓手等方面进行了深刻阐释。
张希贤说,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一辈子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对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毕生追求的心路历程;是按党章要求,一辈子追求思想上入党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纠正、自我提高的心路历程。坚持与锤炼党性,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教育,一靠实践中自我修养;二靠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三靠国家法治。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逻辑严谨,是一堂深刻的党性教育课。
党性、党风、党纪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党性、党纪的外在表现,党纪是党性、党风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正风肃纪的规律性认识。应抓住党性这个根本,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涵养浩然正气。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严格执纪问责,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持续开展有针对性的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学纪明纪守纪,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惯,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
通过聆听张教授的专题报告,与会同志对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致认为,共产党员的党性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体现,也是中国人民优良品质和中华民族美德的体现,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的必修课。
专家简介:
张希贤,全国著名党建专家,河北承德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环球智库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从事党建教学与研究20年,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国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群众工作文化”四个具体研究领域,颇有建树。2008年8月,他主编的《继续解放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一书,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解放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程,阐明了解放思想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在当前新形势下,搞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他2012年春天撰写和讲演的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秋天被吸收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他历经十年研究提出的“中国现代社会发展30年阶段论”,正在发挥着广泛的社会影响。2011年在人民网上发表的《改革开放新的30年需要思想文化新觉醒》一文,亦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2013年到2014年,具体主持编写了全国第四批干部培训教材之一《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在《人民论坛》《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先锋》《紫光阁》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超过100篇,著有名人传记《陈布雷与陈伯达》和《中国道路的四次飞跃》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