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吉社,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中美关系不仅牵动着国内神经,也牵动世界神经,中美关系到底会沿着什么样的轨迹运行、发展,到底会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态势?这是世人普遍比较关注、关心问题。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樊吉社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与观察认为:
从双边维度来看,中美关系的未来将是由双方共同主导,但是未来中美双边关系是立足于对抗、维稳还是止损将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战略选择问题。他指出,从双边关系的维度去思考中美关系未来还必须考虑时空背景。美国2024年总统大选已经,美国下届政府的对华政策选择值得关注。总体来看,中美关系的未来是双方互动的结果,未来中美可能将形成一个竞争合作并存的局面。
从周边维度来看,中美关系的未来还受到美国如何处理与盟友之间的关系,如美国如何处理和东南亚的关系、跨印太战略能否得到落实等外部环境影响。此外,中国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主要大国的关系,中欧、中美俄关系将走向何方等也是思考中美关系未来的重要视角。
无论是双边关系走向“脱钩”还是继续漂流,都不符合中国安全和发展利益,因为两者都意味着中美冲突和对抗的门槛不断降低,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经济和安全环境显著恶化,不利于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那么,在以上两种前景之外,中美有没有可能探索出“第三条道路”来,也即在较长时期内实现和平共存呢?
中美围绕经贸争端的互动已有三年。经过谈判和斗争,美国应能意识到,如其不考虑中国的关切,单方面要求中国在事关核心、重大利益的问题上向美国就范,让中国让渡部分主权或者改变部分制度以解决中美经贸争端,它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过去三年中,中美两国无论在经贸还是其他领域互动、较量的过程本身就是相互检验彼此力量限度和利益边界的过程,中美关系的未来不可能也不应该由美国一方说了算。
对中美两国而言,如果能在关键领域达成基本共识,在现有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基础上继续谈判,最终达成一个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贸分歧,但双方都可接受的协议,就形成了中美新的动态平衡。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虽已无法规避,但双方都应避免滑向恶性竞争;中美之间的分歧难以消除,但应确保分歧可控,双边关系总体维持稳定;中美应在政治上互不干涉,在发展模式上竞争共存,在军事安全问题上防范对抗。然而这种大致稳定的状态是等不来的,需要凭着战略远见,通过大胆博弈和艰苦斗争争取而来。
中美关系走向何方,两国各自的战略选择至关重要。未来相当长时期,美国无法阻挡中国的发展,中国也不具备全面取代和挑战美国的充分条件。双方相互竞争、彼此防范,但又无法彻底对立隔绝。在真正确立多极格局之前,世界将在过渡期中摸索前行,这期间的不确定性和机遇乃至风险都会更加复杂。中美双方都有责任本着相互尊重、不冲突不对抗的原则,坚持对话,加强对两国关系中敏感、分歧问题的管理,在能合作的领域尽量开展合作,并且积极寻找避免误判的路径和方法以及新的合作点,推动两国互动向合理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
樊吉社,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樊吉社于2004 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曾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蒙特雷国际问题研究院从事访学研究。2019年8月以前,樊吉社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战略研究室主任、军备中心副主任,兼任《当代美国评论》执行主编,主要从事中美战略安全关系、军控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