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荣臣(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央党校党的学说史教研室主任)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 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党的政...
作者:王金南(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四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绿色低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也是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在要求。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支持山东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上,着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动力,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山东作为我国重...
作者:刘炳香(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学术部主任)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高度重视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从严治党上进行了新探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接过历史接力棒的第一天起,就深刻认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演讲人:刘尚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党院长,研究员) 2017年以来,降成本政策积极有效,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有所下降,盈利状况有所改善,降成本取得阶段性成果。不过,政策式降成本虽可改善企业盈利状况,但难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因此,应从“政策式降成本”转向“改革式降成本”,以“破”和“立”实现&ldq...
作者:张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副所长、研究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需求不足会对经济社会运行带来多方面破坏。严重的需求不足会让市场经济快速停摆,没那么严重但持续时间太长的需求不足也会伤及经济根本。怎么办?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院张斌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需求不足对经济社会运行带来多方面破坏 需求不足是一种并不罕见的市场失灵现象,处理不当破坏力很大,经...
演讲者:赵春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智慧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工业装备技术与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等先进生产力要素深度融合的全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通过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决策、自动化作业、精准化投入和网络化服务,实现了对农业系统运行的全面感知、精准分析和高效控制,成为农业发展内在规律与环境条件下现代科技应用能力的终极体现。 作为国际农业发展的前沿领域,智慧农业融合了...
作者:毛昭晖(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与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成就有目共睹。从不断披露的惩腐案例和高频率的出台廉政规制,即可窥见一斑。但与此同时,反腐倡廉建设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我们通过强有力的反腐决心和一定的政策手段,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一些高发性腐败问题。但总体而言,腐败与反腐败,始终存在此消彼长,腐败行为仍处于高位频发趋势。这其中,依法遏制强势利益集团的腐败行为,清除这类腐败行为...
作者:李东朗(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1932年4月2日爆发的两当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进行武装革命的重要实践,影响深远。习仲勋在该部开展兵运工作两年多,在起义的准备、筹划和领导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是成功起义的关键人物。同时,两当起义也是习仲勋革命生涯的重要实践,其经验、教训对其后来的革命斗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开展卓有成效的兵运工作 1930年春,刚过16周岁的习仲勋进入国...
作者:张占斌(中央党校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一级教授)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当前,各行各业实干笃行,绘就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最大的政治”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过...
作者:张希贤(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在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命运比较和我们党长期执政面临的现实考验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的规律性认识,全面系统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念、有效对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那么,如何准确把握党跳出...
作者:李君如(原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这里强调的“讲政治”,就是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到党的性质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大问题。党的建设,归根到底,就是要按照党的政治性质来教育党员、培养干部,建设好党组织。...
作者:祝灵君(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共产党员的党性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体现,也是中国人民优良品质和中华民族美德的体现。因此,每个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当讲党性,都必须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修养。 一、如何理解共产党人的党性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列宁曾对无产阶级政党中的党性问题作过较多的论述。人们在...
作者:修晓波(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政协机关纪检组原副组长)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封建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10个基本特点: 一、监察机构随着皇权的加强而不断强化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形成于秦汉。监察官统称御史,最高长官是御史大夫。东汉光武帝把御史的官署从皇宫里搬出来,并入兰台(收藏和管理宫中典籍的机构),御史的长官叫御史中丞,他办公的地方叫御史台,也叫宪台或兰台。东汉御史台名义...
作者:赵建军(中央党校哲学部二级教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绿色发展,实现中国的绿色崛起。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形成了面向绿色发展的四大核心理念,成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武器。 一、...
作者:祝彦(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共产党是经过血与火的考验,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成长壮大起来的,具有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理政能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成就生动地证明,中国共产党立足人民立场,依靠集中力量、组织动员群众办大事办好事办实事的制度优势,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演绎了改天换地的宏伟篇章。 一、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
作者:陈曙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一世界观方法论,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其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
作者:沈传亮(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并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以&ld...
作者:向锦武(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在大数据优势背景下,建立“用居说话、用教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指挥、用数据防控”的社会治安精准防控体系模式,实现社会治安精准防控目标,这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的起到积极作用,也对国家维护社会稳定和平安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大数据与社会智慧管理 1、社会治理新要求。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
演讲人:单霁翔(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 近日,中国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有关数字化时代下,如何让文化遗产资源?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通过演讲方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讲讲自己的故事,我是2012年到故宫博物院工作的,我知道这里是全世界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一座宝库,还是全世界观众来访量最多的博物馆,有很多世界之最。 真的...
作者: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毋庸置疑,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涵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之后的这一段时间里,社会各界对于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颇为关注,一直处于热议之中。将所有的这些议论乃至期待综合在一起,可以发现,其间绕不开、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