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艳兵
绿色低碳发展专家,国家发改委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管理中心主任。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康艳兵
绿色低碳发展专家,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管理中心主任,研究员,同时兼任“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开发署/全球环境基金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积极推广节能灯”项目办公室主任·。历任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助理,国家发改委节能信息传播中心副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四川省宜宾市政府党组成员和市长助理(挂职),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开发署/全球环境基金中国绿色照明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兼)。
目前兼任世界能源理事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能源经济、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康艳兵长期从事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大理论与方法学,能源-经济-环境模型定量分析,能源技术经济评价分析,节能低碳市场机制、战略规划与政策研究,以及工业、建筑、交通、电力等重点行业和国家、省区、城市(镇)、园区等不同区域层面的能源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及政策研究。
主要履历:
2001年,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与企业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
2001年,被借调到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 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公室工作,负责“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项目融资担保方案设计;
2004年-2005年,被借调到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与环境环保司工作,负责“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方案的组织协调和相关节能政策的研究制定;
2006年-2007年,被选派到四川省宜宾市挂职锻炼,任宜宾市政府党组成员、市长助理,负责节能减排、能源、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工作;
2008年-2009年,作为国家节能考核工作组成员,参加省市节能目标责任现场评价考核工作。2006年至今,作为项目评审专家,多次被相关国家部委邀请参加国家重点节能工程项目的评审工作,以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的评估工作。康艳兵博士长期从事节能减排和气候变化的政策研究工作和技术推广工作,先后参与了大量能源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的起草制定。主持和参加了节能减排和能源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50多个,荣获“国家发改委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荣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10部。
主要奖项:
荣获“国家发改委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次);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能源局能源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国家发改委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国家发改委机关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次)。
主要成就:
(1)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80多项,包括国家973重大课题--中国2020年低碳目标实现路径与对策研究、2050中国能源与碳排放情景分析暨低碳发展与能源转型路线图研究、国家“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研究、国家“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综合政策与实施方案研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我国低碳发展战略总体思路研究、中国碳排放峰值与实现路径研究、我国CCS推动方案研究、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规划编制指南研究、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与配套政策研究、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小城镇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我国节能减排规划思路研究、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方案研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方案研究、我国碳交易制度研究、碳交易与碳税比较研究、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总体方案研究、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政策研究、绿色供应链节能减碳政策研究、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路径与政策研究、汽车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路径与政策研究、中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研究、建筑节能政策研究、供热空调节能政策研究、热电联产市场与政策研究、热泵技术应用潜力与推广政策研究、清洁供暖战略规划思路研究、绿色照明政策研究、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研究、节能低碳投融资机制研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行动白皮书、国家“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评估、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革命研究等。
(2)作为主要专家,参与研究起草了许多国家重大政策文件,包括《“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6]61号)、《“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国函[2014]126号)、《地方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编制指导意见》、《2050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总体思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行动白皮书》、《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令[2014]第17号)、《低碳工业园区实施方案编制指南》、《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改办[2013]2526号)、《“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19号)、《“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等。
(3)作为专家获邀对20多个省市低碳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20多个低碳城市试点方案编制实施、7个碳交易试点省市碳交易制度设计与市场建设、10多个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试点城市的节能减排方案及能源碳排放管控平台建设、20多个低碳产业园区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实施、8个国家低碳城(镇)试点实施方案编制、10多个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方案编制实施等地方层面的节能减排与绿色低碳发展工作给予指导。作为国家节能低碳考核组专家,参加20多个省的节能低碳责任目标考核工作。作为专家,多次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交通部、建设部、工信部、国管局、环保部、农业部、财政部、质监局等相关国家部委邀请参加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的评审工作。
主讲课题:
《碳达峰、碳中和一拥抱新未来,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