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原院长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蔡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
个人履历:
蔡昉:男,1956年9月出生,江西萍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丝绸之路研究院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经济学博士,中共第十八大代表,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全球变化人文因素国际项目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联谊会副会长、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等一些省市顾问。《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刊物编委,《中国人口科学》杂志主编;国内外多家著名杂志审稿人。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曾先后多次担任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组织项目顾问。担任 美国科学院项目顾问、2009年《人类发展报告》顾问委员会成员、世界经济论坛人口理事会成员、英国皇家学会人与地球工作组成员、国际经济学会第16届世界大会筹委会委员、分会主持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三农”问题的理论与政策、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等领域。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未来5至10年我国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老年化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世界银行项目《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转型:经济危机下中国的就业规则及调整》、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委托项目《非正规性、贫困与增长:中国和印度发展进程中就业问题研究》、国家发改委委托项目《十二五时期劳动力市场状况与城市化预测》等。2005年以来出版著述或主编中文专著25部,个人文集5部,英文著作4部,发表中文论文约200篇,英文论文41篇。包括:专著《科学发展观与增长可持续性》《中国经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与转型》《刘易斯转折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等,主编《中国经济转型30年》《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系列专著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别获得“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出国留学人员杰出成就奖等表彰。2003年3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就“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就业政策研究”进行了讲解。近年获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第四届中国发展百人奖;第四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被评选为“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之一。
主要经历:
1976.03-1978.10,北京市顺义县俸伯公社知青;
1978.10-1982.09,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学生;
1982.09-1985.0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村发展系硕士研究;
1985.08-1992.1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人员、农村发展理论研究室负责人 (其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读博士学位;
1992.11-1993.08,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发展理论研究室主任(其间:1993.08评为研究员);
1993.08-1998.09,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副所长;
1998.09-2014.07,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其间,挂任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中线局)副局长兼漕河工程建设管理部副部长);
2014.07-2014.09,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兼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2014.09-2017.04,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2017.04-2018.03,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丝绸之路研究院理事长;
2018.03-2021.03,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丝绸之路研究院理事长。
2021.03-2023.03,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丝绸之路研究院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
2023.03-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兼任丝绸之路研究院理事长。
个人荣誉:
1998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2003年,被7部委授予出国留学人员杰出成就奖;
第四届中国发展百人奖获得者;
第四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
被评选为“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之一;
2009年2月,与谭崇台、吴敬琏、刘遵义、姚洋、胡必亮等学者,获得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论文代表:
人口负增长的经济影响,《新金融》 2023年第7期;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5期;
如何利用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东岳论丛》2023年第3期;
如何加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理论学刊》 2023年第2期;
中国面临的就业挑战:从短期看长期,《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1期;
人口红利:认识中国经济增长的有益框架,《经济研究》2022年第10期;
数字经济时代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财经智库》 2022年第6期;
中国面临的就业挑战:从短期看长期,《国际经济评论》 2022年第5期;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清华金融评论》2022年第4期;
保持经济合理增速,亟须加强制度建设补齐短板,《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2年第4期;
刘易斯转折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标识性变化,《经济研究》2022年第1期;
生产率、新动能与制造业,《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9期;
中国应为下一个人口转折点未雨绸缪吗?《经济研究参考》2020年第22期;
中国经济如何置身全球"长期停滞"之外,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年第9期;
从中等收入陷阱到门槛效应,《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3期;
如何开启第二次人口红利?《国际经济评论》2020年第2期;
从比较优势到规模经济——重新认识东北经济,《经济研究参考》2019年第20期;
认识中国经济的三个经济学范式,《经济学动态》2019年第6期;
挖掘两大源泉,推动经济增长,《领导决策信息》2019年5期;
稳定就业就是稳定经济大局,《中国经济报告》2019年第4期;
从中国故事到中国智慧,《国际经济评论》2019年第2期;
穷人的经济学——中国扶贫理念,实践及其全球贡献简,《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年第10期;
中国如何通过经济改革兑现人口红利,《经济学动态》2018年第6期;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金融经济》2018年第5期;
历史瞬间和特征化事实——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及其新内涵,《国际经济评论》2018年第4期;
中国发展经验的世界意义,《经济研究》2017年11期;
中国经济改革效应分析——劳动力重新配置的视角,《经济研究》2017年第7期;
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及中国策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7期;
用改革把增长潜力释放出来,《金融经济》2017年第3期;
走出一条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道路,《决策探索》2016年第23期;
导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减速的四个趋势,《经济研究参考》2016年第15期;
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及中国策略,《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年第11期;
从中国经济发展大历史和大逻辑认识新常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年第8期;
认识中国经济减速的供给侧视角,《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4期;
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基于中国潜在增长率的模拟,《世界经济》2016年第1期;
新型城镇化新在何处?《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5年第12期;
延续人口红利要靠切切实实的改革,《人民论坛》2015年第9期;
研判就业形势防范失业风险,《中国国情国力》2015年第5期;
宏观经济政策如何促进更多更好就业?——问题、证据和政策选择,《劳动经济研究》2015年第3期;
把握经济走势坚持稳中求进,《求是》2015年第1期。
著作代表:
《科学发展观与增长可持续性》,作者:蔡昉,中华书局2009年出版。
《中国经济转型30年》,作者:蔡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出版;
《蔡昉论文选》,作者蔡昉,中华书局2009年01月出版;
《领导干部决策大参考: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作者蔡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
《刘易斯转折点》,作者:蔡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WTO框架下中国工业竞争力研究》,作者:蔡昉、王德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06月出版;
《中国流动人口问题》,作者蔡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出版;
《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流动》,作者蔡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出版;
《制度、趋同与人文发展——区域发展和西部开发战略思考》,作者:蔡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03月出版。
核心课程:
《非洲:把优势转化为机遇》
《用好战略机遇期 实现高质量发展》
《认识、适应和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
《从‘十四五’规划及远景目标认识中国经济发展新机遇》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