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晓波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政协机关纪检组原副组长,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副会长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修晓波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政协机关纪检组原副组长
个人履历:
修晓波:男,1958年10月生,辽宁丹东人,历史学博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政协机关纪检组原副组长,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副会长,青岛大学历史学院兼职教授。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曾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通史研究室工作。1995年调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研究室工作。后长期在中央纪委监察部工作,曾担任中纪委研究室理论处处长、中央纪委信访室副主任、中央巡视组正局级巡视专员等职。2006年初在浙江省挂职,任中共绍兴市委副书记。2015年4月任中央纪委驻全国政协机关纪检组副组长。过去研究方向为蒙元史、历史文献学,著有《文天祥评传》《色目商人》《明太祖朱元璋》等,发表《元史》列传人物订误的系列文章,参加编写《周易辞典》。现研究方向为纪检监察业务,发表《话说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系列文章。在各类学术、党政期刊上发表文章百余篇。
论文代表:
《元史》昔里钤部、爱鲁列传探源及其补正,《中国史研究》2022年第2期;
从《哈剌哈孙传》看《元史》列传的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2期;
五十春秋书写中国通史,《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第1期;
元代丝绸之路对民族融合的影响,《浙江社会科学》2020年第10期;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话(二十五):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征,《月读》2020年第1期;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话(二十二):监察机构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清代的监察制度,《月读》2019年第10期;
都察院: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明代的监察制度,《月读》2019年第7期;
振起台纲、作新风宪——元代的监察制度,《月读》2019年第6期;
北朝制度、胡汉融合──南北朝时期的监察制度,《月读》2018年第8期;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话(七): 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南北朝时期的监察制度,《月读》2018年第7期;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话(六) :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史之实──两晋时期的监察制度,《月读》2018年第6期;
名与汉同而实变之——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月读》2018年第5期;
汉制依秦而变——两汉的监察制度,《月读》2018年第4期;
明代巡视监察制度若干问题探讨,《历史研究》2018年第4期;
清代监察制度的最后强化与衰败,《中国纪检监察》2006年第24期;
元代监察制度的几个特点,《中国纪检监察》2006年第16期;
监察制度适应集权统治发生的新变化——宋代监察制度的变革,《中国纪检监察》2006年第8期;
穷体制之变、塞祸乱之源——宋代监察制度的变革,《国风》2006年第1期;
谏诤封驳、制约皇权——唐代监察制度的成熟《国风》2005年第11期;
完备制度、整齐官制——隋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国风》2005年第9期;
虽有南面之尊却无御史之实——两晋监察制度的削弱,《国风》2005年第6期;
抗击"非典"对反腐败工作的启示,《中国纪检监察》2003年第14期;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治标与治本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 《纪检与监察》2003年第7期;
我国古代官吏廉洁律己故事三则,《大特区党风》2003年第4期;
关于"异体监督"的几点思考,《理论前沿》2001年第2期;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学习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党建研究》2001年第2期。
著作代表:
《元代的色目商人》,修晓波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
《邮政史话》,作者:修晓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05月出版;
《文天祥评传》,作者:修晓波,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色目商人》,作者:修晓波,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05月出版;
主讲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