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晓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陈东晓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个人履历:
陈东晓:男,1967年12月出生,浙江天台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兼职教授。兼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IBLAC)中方顾问,上海市外办及上海市台办咨询专家,《国际展望》和China Quarterly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CQISS)主编。是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咨询专家,东盟地区论坛(ARF)专家名人小组(EEP)中方专家,曾担任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可持续发展系统改革(2016)高级别独立顾问组(ITA)专家。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法学博士。1990年8月参加工作,200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93年加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以来,曾先后担任:国际组织和国际法室主任、美国室主任、拉美研究中心主任。在此之前,他曾在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任教。2013年6月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党组书记。主要从事中国外交、中美关系、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等领域的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外办、外交部、财政部和国台办等数十项课题;在《美国研究》《现代国际关系》《国际问题研究》《国际展望》《红旗文稿》等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全球安全治理与联合国安全机制改革》《大格局:2020年的亚洲》等著作多部。2012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政协上海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委员会委员 。
论文代表:
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红旗文稿》2024年第15期;
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与途径——基于国际社会与中国互动的视角,《国际展望》2023年第3期;
全球经济治理:新挑战与中国路径,《国际问题研究》2017年第1期;
体系变革背景下的中俄印三边合作关系?——现状、条件及前景,《国际展望》2016年第6期;
"秩序观"是亚洲安全架构建设的关键,《国际展望》2015年第4期;
中国的“主场外交”:机遇、挑战和任务,《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第5期;
理解新一届中国政府外交的四个关键词,《世界知识》2014年第1期;
美国经济政治生态特点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5期;
新世纪前十年中国外交布局的转型和升级,《国际展望》2012年第6期;
当前国际局势特点及中国外部环境的新挑战,《国际展望》2011年第1期;
国际安全格局的演变及中国与大国关系的机遇和挑战,《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第6期;
新中国多边外交的继承与创新:时代景观和战略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2009年第12期;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政治和安全格局的深层次影响,《和平与发展》2009年第4期;
析2008年美国大选的政治生态及其影响,《和平与发展》2008年第4期;
美国国际体系观的演变及其内涵——兼论中美在联合国安全机制改革中的互动前景,《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1期;
试述国际安全体系转型中的联合国改革,《国际观察》2007年第5期;
试论新时期联合国集体安全基本原则的发展,《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复杂性”与中美关系结构的新变化,《美国研究》2006年第2期;
布什政府亚太政策的调整,《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第9期;
东亚合作背景下的中美关系,《外交评论》2005年第3期;
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与中国安全环境,《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第9期;
试论国际制度的本质特征及其与美国霸权的互动关系,《国际政治研究》2004年第3期;
意象在美国外交决策中的作用——以美国军事干预科索沃为例,《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8期;
保守主义外交理念与里根政府的对外军事干预政策,《美国研究》2003年第2期。
著作代表: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1)》,作者陈东晓、赵克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05月出版;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陈东晓主编、季路德副主编,格致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
《全球安全治理与联合国安全机制改革》,陈东晓著,时事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的图书;
《大格局:2020年的亚洲》,陈东晓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联合国:新议程和新挑战》,作者陈东晓,时事出版社2005年01月出版的图书。
讲座课程:
《中美关系》
《区域国别研究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