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志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钟志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个人履历:
钟志华:男,1962年7月出生,湖南湘阴人,车辆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杂志“计算方法”主编。1984年1月至1987年2月,瑞典律勒欧大学攻读副博士学位;1987年2月至1988年5月,瑞典林雪平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1988年5月至1989年12月,瑞典林雪平大学博士后研究。1989年12月至1995年10月,历任瑞典林雪平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职位)、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1995年10月至2010年12月,历任: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湖南大学校长助理,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湖南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湖南大学校长、党委常委;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历任:同济大学校长,同济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同济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18年7月至今,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钟志华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碰撞安全技术、车身冲压成型技术和模块化轻量化汽车技术。在国内外主持过多项与上述研究方向相关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工程软件研发、制造工艺与装备研发和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国家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企业重大研发项目,并提出了多项新理论和新方法,开发了多项新工艺、新装备和新产品。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的“九·五”和“十·五”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福特基金项目、国家机械工业技术发展“九·五”重点项目等十多项省部级以上的重要科研课题和多项企业重要研发项目。先后发表论著120余篇,其中被国际权威的EI和SCI收录和他人引用达200多次,出版著作3部;多项创新性成果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荣获:全国优秀教师、部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发明家协会发明创业奖特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研究类一等奖、第二届“发明创业奖”特等奖、通用汽车中国科技成就一等奖(唯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高校技术发明二等奖、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南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首届五四青年奖章、长沙市十大杰出青年。
论文代表:
Vehicle roll stability control with active roll-resistant electro-hydraulic suspension,《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10.1007/s11465-019-0547-9;
Simultaneous Multi-vehicle Detection and Tracking Framework with Pavement Constraint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Particle Filter Algorithm,《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SUN:YJXB.0.2014-06-009;
Research for the Vehicle Handling Stability of Rhombic Bus Based on Front/Rear Wheel Linkage Steering,《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Empirical Research on Multi-generations Vehicle Product Diffusion Considering Competition and Heterogeneity,《Systems Engineering》10.3724/SP.J.1011.2011.00211;
Research on Effects of Rear Suspension on Frontal Impact Vehicle Body Acceleration,《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10.1097/RLU.0b013e3181f49ac7;
Optimisation of vehicle side interior panels for occupant safety in side impac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ashworthiness》10.1080/13588265.2010.484193;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behaviour of the sandwiched tube-type airba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ashworthiness》10.1080/13588260902823346;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Car Safety Performance in Side Impact Based 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10.1109/CLEOE-EQEC.2009.5194697;
Kinematics Analysis of Double Wishbone Suspension Based on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10.1016/S1874-8651(10)60059-2;
On stabilizing PI controller ranges for multivariable systems,《Chaos Solitons & Fractals》10.1016/j.chaos.2006.05.060;
Realization of Accurate Calculation for Trimming Line based on Grid Mapping,《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10.1080/02533839.2008.9671389;
A numerical approach for efficient and accurate modeling of spot‐welding connection in automotive crash analysis,《Communications in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10.1002/cnm.1058;
Dynamic Response Peak Values Modeling and Analysis for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Subject to Impact Loading,《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10.1080/00207540801918588;
Impact of Market Expansion on Brand Diffusion: The Case of Mini Passenger Vehicle in China,《Journal of Morphology》10.1002/jmor.10561;
A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Equivalent Drawbead Restraining Force in Sheet Metal Forming,《Automotive Engineering》10.1016/S1872-2040(06)60039-X;
A Research on a General Protocol for CAN Bus in Electric Vehicles,《Automotive Engineering》10.1360/crad20061223;
An inverse method for material parameters in metal forming,《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著作代表: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作者:钟志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01月出版;
《薄板冲压成型过程的计算机仿真与应用》,作者:钟志华,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讲座主题:
《中国制造2025与汽车产业发展》
《汽车技术与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关于电动汽车整车技术的若干思考》
《商用车智能化若干思考与实践探索》
《“八新联动”促进汽车技术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