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莎:价值创造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基础
2024-08-28 21:33:16
2024年1月29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召开2024年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考核分配工作会议。会议提出,2024年各中央企业要推动“一企一策”考核全面实施,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这已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一周之内第二次提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中国特色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核心在于提高国资机构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提升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可见,国企改革要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发挥其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的信号越来越明显。可是,市值管理将如何更好地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提质增效?
市值管理不是简单的管理股价,需要上市公司综合运用科学、依法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及手段,以达到企业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国企改革权威专家周丽莎认为:在对国企央企市值管理考验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上不能简单围绕股价或市值进行单一评价,而是在充分考虑企业规模、效益和能力,以及各子公司任期经营责任目标和年度商业计划书的基础上,围绕价值创造、价值营销、价值实现三个指标维度开展综合评价,其中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营销是手段、价值实现是目的。
一、价值创造
总所周知,上市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与管理是牵引企业稳健成长与有序产融互动的核心动力,一切战略及管理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是为了让今天的行动具有未来的意义。而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还需要从“市值=净利润×市盈率”这个等式出发,做认真分析,即操作净利润还是市盈率,这个两个基本条件将最终决定市场管理的效果。如果1年之内,企业要实现市值的爆发式增长,需要运作影响市盈率的动作,比如通过并购、股权激励、定增等向资本市场传递一种信号,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度及投资热度。但同时要保住净利润,否则等式也会出现失衡。而企业要想实现3-5年的价值成长,净利润的影响最大,因为企业向资本市场呈现的故事和引起的资本关注度,需要企业的净利润作支撑,否则一切故事都是幻景,终将破灭
二、价值营销
价值营销,即明确如何将总结提炼的价值描述向外界进行传播,包括法定披露、自愿披露、积极路演、投资者互动、媒体发布等。上市公司必须把自己的市值管理理念及行为包括阶段性结果、成果及时传递出去,让受众了解、理解。价值营销一般需要遵循最基本的三个原则:一是合法合规、二是基于事实、三是策略灵活。价值营销的过程是与市场各种力量展开公平和市场化的博弈。无论何种方式和原则,建议上市公司要旗帜鲜明地披露企业的市值战略发展规划,或资本战略规划,以此让资本市场理解、接受、认可相关的发展逻辑和节奏等。
最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新证券法),已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本次证券法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要求。新证券法设专章规定信息披露制度,系统完善了信息披露制度,包括扩大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范围;完善信息披露的内容;强调应当充分披露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所必需的信息;规范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自愿披露行为;明确上市公司收购人应当披露增持股份的资金来源;确立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开承诺的信息披露制度等。上市公司需要对价值营销进行主动管理,工作重心要由合法合规信息披露转型为积极向资本市场传播价值,转变由分析师引导、被动地向资本市场营销价值的工作方式。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营销是手段,价值实现是目的,良好的价值实现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注重企业内在价值与市值反映之间的互动机制
三、价值实现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价值实现一般包含财务目标、市值目标和财富目标等三个基本维度的指标。财务目标是企业基本面要达到预期规划,市值目标需要结合企业发展达到合理位置,而财富目标是上市公司的原始股东、定增的机构投资人、个人投资者等通过买入其股票,获得财富收益(市值、分红等)的目标。要实现以上三类价值,上市公司不仅要做好企业的经营管理,还要进行资本运作。资本运作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战略的重要手段。通过股权吞吐、定向增发、并购等手段,实现上市公司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机构的动态调整,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公司不进行价值实现的资本动作,股价涨跌则跟企业没有关系。企业在二级市场的股价是一种围绕企业价值上下波动的图景,如果企业不在股价波动变化中运作资本,就像只是坐了一趟电梯在二级市场上升降了一圈,不会有任何变化和收益。
总之,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关键核心在于价值创造,这是公司存在与增值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市值管理不过是水中捞月。
作者简介:
周丽莎,国企改革权威专家,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曾任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后,多年国资国企改革实操研究经历,长期从事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在国企改革方面颇具影响力。多次参与国资委多项政策调研,主持多项中央企业研究课题;在《国企管理》《现代国企研究》《国有资产管理》《中国投资》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超过50余篇。出版专著《改制: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操与案例研究》《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实操与案例研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实操与案例研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实操与案例研究》等。在中央电视台、第一财经、凤凰财经、新浪财经、金融界、腾旭网、《经济日报》、《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中国投资》、《开放性金融》等媒体开设有国企改革专栏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