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晓求:《如何理解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
2024-11-15 18:48:43
11月13日中国工商银行私人银行〖君子偕伙伴同行〗暨江苏站活动在南京金陵饭店圆满落幕。金融学家、经济学家、国家一级教授、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应邀出席并为现场嘉宾作《如何理解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的专题讲座。
针对主题,吴晓求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和讲解:
现代金融的基石是资本市场,中央说到2035年,要把中国建设成中等发达国家,或许到那时可以形成金融强国的基本框架。
一、金融强国基本框架指什么呢?
首先,人民币自由化和国际化已经实现。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人民币自由化和国际化是其是否实现金融强国的基本特征。一国货币走向世界并拥有很好的信用,是金融强国基本框架形成最重要的标志;其次,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一定是对外开放的,且开放度很高,以至于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我们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是人民币计价资产的交易与财富管理中心,境外投资(外国投资)者的占比比较高。
中国和美国都是大国,在经济结构、金融结构上有一定的类似性,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角度,我们当然不能用新加坡、甚至英国作为标杆,美国的金融应成我国金融建设重要的参考标杆。中国的改革既要基于中国国情,走自己的道路,更要吸收美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和合理内核,这两者并不矛盾。金融强国的基石是法治,是国家软实力,是这个国家的国际信用,在国际上有广泛的朋友圈且朋友圈的国家亦有重要的信用,大家相互信任。于我们而言,法治化还有漫长的进程,还需要艰苦的努力。
金融强国的目标于中国而言,是一个伟大的目标,这一目标要求我们要不断完善法制。因为只要投资者有信心,资本才会不断进入,法治决定资本的流向。金融强国中的资本市场显然不只是一个融资市场,一个没有回报的融资市场,否则是没有前途的,必然是一个纯粹的投机市场。我们相当长时期里并没有理解资本市场在中国现代化和金融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认知是成功的前提,很多事情做不好,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认知出了问题,认知一旦正确,市场就可能搞好。
二、当前的资本市场处于什么状态?
在现代社会,财富管理的基石是资本市场,是透明、流动性好、有成长性的资本市场。财富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市场流动性,如果资产没有流动性,财富管理就难以进行,同时还要有很好的成长性,流动性、成长性两者相辅相成。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内核,它要求社会要有高度的透明度、很发达的商业文明、很强的契约精神,社会有很广泛的诚信文化,不能做假账、说假话,不能披露虚假信息。但是,假话盛行,这与资本市场的精神特质是格格不入的。过去地方政府还出台很多激励政策,企业上市有巨额奖励,所以他们想办法做假账,有时会计师、审计师也介入其中,大家共同得利。虚假信息披露做假账似乎形成了一条闭环链条,证监会面对这种虚假信息披露的闭环机制也难有作为。
透明度是资本市场的生命线,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之路很漫长,因为需要商业文明为前提,同时更要有很好的社会契约精神,足够的透明度。我们的改革要从基因上开始,困难且复杂,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虚假信息披露、内幕交易之所以猖獗,是因为没有严刑峻法,处罚很轻,违法成本很低,现在我们要修改法律,要对所有的违法者包括链条当中的机构与人,都必须有非常明确且非常严重的处罚标准,现在的处罚标准太低了。注册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前提一定是严刑峻法。
严刑峻法是对违法者的严刑峻法,而不是中小投资者买了虚假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去承担退市的责任。总体而言,中国资本市场一个时期以来的制度改革做得比较好,包括注册制条件下IPO的制度规范,减持规则的重大修改、透明度监管和违规违法的处罚力度的提高等。过去一个时期IPO有天使化、VC化倾向,在这种条件下,市场是不可能有成长性的。现在我们在IPO上正在做的这些改革要避免这些倾向。这些理念都是不对的,没有正确理解资本市场的核心要义。
我们要深刻理解减持规则改革的重大意义。不少人并没有深刻理解这次减持规则修改的深远意义,它对未来抑制高市盈率发行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未来大股东的减持价格不能低于IPO的价格,这就是一种内在的约束。当然还有净资产、分红比例等约束。同时对欺诈上市的“看门人”的责任也做了重要改革,这些改革都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基础工程要做好做实。
最近监管部门正在努力做这些基础性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资本市场未来是有希望的,因为打基础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不做好这些基础性工程,市场不会有持续发展的潜力。所以,要高度重视一个时期以来资本市场基础工程的深远意义。
三、资本市场需要注意的两个方面
一是,新ST制度。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有重大的缺陷。比如,大股东违法违规占款,这家公司就要进入ST程序,我不认为这是正确的。这项ST新规实际上纵容了大股东的违法违规占款行为。违规违法占用了上市公司资金,不去处罚大股东,不去追索占款,而是立即ST,这是不公平的,于情于理于法都不正确。ST后,公司股价天天跌停板,一直跌到20个交易日都低于1元价,并进入退市程序,这实际上是让中小投资者在承担大股东违规违法占款所带来的巨大损失。我认为,对这种情况,首先要采取刑事、行政和民事等一切手段,把大股东的占款追回来,追回来这家上市公司就是一个正常公司,大股东把钱拿走了公司退市对大股东几乎没有什么损失,这就是在中国,公司退市了,大股东偷着乐的原因所在。我们绝不能纵容大股东这种违法行为。要有建立刑事、民事的严厉处罚措施,决不能让他们逍遥法外,决不能这种损失让中小投资者来承担;
二是,上市公司违法行为的退市制度安排,要有配套的救济和赔偿制度。对这类上市公司退市必须建立民事赔偿机制,赔偿资金要从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资产当中扣除,不能一退了之。我是从一个学者的视角、从经济学基本逻辑去研究中国资本市场,主要是讲道理、讲逻辑。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我们要正确看待,要有信心。现在我们的投资逻辑似乎也颠覆了。现在资金都蜂拥进入高股息率的股票主要是银行股。中国资本市场基本上快成了股债市场,或者另一类债券市场。这与推动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逻辑是不一样的。我不希望中国资本市场完全变成了一个股债市场。资本市场有巨大功能,通过它去推动科技创新,推动上市公司的结构调整,同时发挥市场巨大的激励功能。美国“七姐妹”或者说“七兄弟“怎么来的?要深刻理解,资本市场发展与高科技企业发展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吴晓求简介:
吴晓求:著名金融学家,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编委会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全国金融学(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现代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等领域研究。出版《金融危机启示录》《变革与崛起——探寻中国金融崛起之路》《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变革研究》《思与辩——中国资本市场论坛20年主题研究集》《股市危机:历史与逻辑》《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现实动因与理论逻辑》《全球金融变革中的中国金融与资本市场》《中国证券公司现状与未来》等十几部著作;在《资本市场》《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管理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十大中华经济英才、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经济与金融理论突出贡献奖等奖励及荣誉称号。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手机:19821197419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莲花南路19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