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砺锋
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著名文化学者,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梅庵书院首任院长,第八届、九届江苏省政协委员、第十届江苏省政协常委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南京
莫砺锋
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著名文化学者,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梅庵书院首任院长。莫砺锋曾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第八届、九届江苏省政协委员、第十届江苏省政协常委,南京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部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陆游研究会会长等职务。著有学术专著五部,发表论文百余篇。2024年1月26日,《人民日报》刊登题为 《 在学术上“进”得去,在普及上“出”得来》的文章,大篇幅报道了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潜心治学、精心育人、尽心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迹。
研究领域:
莫砺锋老师的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学史,主攻唐宋诗歌,取得了丰硕成果。
个人履历:
1949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1962年,考入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
1966年,毕业于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
1968年,下乡插队,在江苏省太仓县和安徽省泗县务农、做零时工,开始了长达10年的知青生涯。
1978年,已在农村插队十年了的莫砺锋考入安徽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
1979年,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程千帆教授。
1982年-1984年,分别获文学硕士学位、文学博士学位,成为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获得者。
1984年10月22日,南京大学图书馆报告厅高朋满座、俊彦云集,钱仲联、程千帆、唐圭璋等古代文学大师级学者和300多位南大师生共同见证了莫砺锋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第二天,新中国首位文学博士诞生的消息上了《新闻联播》。那一年,莫砺锋35岁。莫砺锋以《江西诗派研究》为学位论文顺利通过三个小时的答辩。答辩时的答辩委员有钱仲联、唐圭璋、徐中玉、舒芜、霍松林、傅璇琮等先生,论文评阅人则有林庚、王起、朱东润、萧涤非、孙望等先生,堪称豪华阵容。那时候的博士培养更像旧时代的工匠带学徒,完全是一对一、手把手地教技能,并不追求“规范化”或“体系性”。
1984年起,在南京大学任教,先后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
1986年,到美国哈佛大学去当访问学者,临行前程千帆交代莫砺锋向美国学者请教如何运用“新三论”。莫砺锋一到哈佛就结识了宇文所安教授,便赶紧向他请教。没想到宇文所安反问莫砺锋:“什么叫‘新三论’?”原来美国的学者并不强调新理论。
20世纪90年代中期,莫砺锋曾参加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教材编写工作,担任宋代卷的主编。
2002年,莫砺锋走进了百家讲坛主讲《杜甫的文化意义》、《诗歌唐朝》。后来他又应邀录制了多期节目,还出版了多本古典文学普及作品,其中包括印册高达10万的畅销书。面对全国各地如雪片般飞来的读者、观众来信,莫砺锋意识到他不经意间打开了另一扇门:经典著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们流传至今的价值并不仅仅是专供学者研究,更应该供大众阅读、学习,从而获得精神滋养。 2020年9月23日,南京大学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举行。典礼上,文学院院长徐兴无宣布成立“梅庵书院”,并聘请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莫砺锋为首任院长。
2023年5月23日上午,莫砺锋上完了他教学生涯的最后一课,正式宣布告别讲坛。
2024年1月26日,《人民日报》刊登题为 《 在学术上“进”得去,在普及上“出”得来》的文章,大篇幅报道了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潜心治学、精心育人、尽心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迹。
著作代表:
《江西诗派研究》
《杜甫评传》
《朱熹文学研究》
《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
《唐宋诗歌论集》
《文学史沉思拾零》
《杜甫诗歌讲演录》
《莫砺锋诗话》
《漫话东坡》
《朱熹文学研究》
《莫砺锋评说白居易》
《杜甫诗歌讲演录》
《小学生必读诗词112首》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