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重恩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白重恩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个人履历:
白重恩:男,1963年10月生,江苏南京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中国财政税收研究所所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中国信息百人会成员,2015年至2018年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1983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毕业获数学学士学位及郭沫若奖;1985年,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但没有读完学位;1988年,就读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数学系,毕业获数学博士学位;1993年,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7年至1988年,任美国斯坦佛大学统计系访问学生。1992年至1999年,任美国波士顿学院助理教授。1999年至2004年,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助理教授、副教授。2004年,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ansfield Freeman弗里曼讲席教授。2005年至2016年,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200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2008年,任清华大学中国财政税收研究所所长。2009年至2016年,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2016年至2018年,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2018年,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2019年,任清华大学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院长。2022年,2月2日作为火炬手参加北京冬奥会火炬在北京冬奥公园的传递,12月当选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2月12日当选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十三届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2月17日当选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 2023年3月,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 2024年1月,入选清华大学第三批文科资深教授。长期致力于发展与转型经济学、组织与激励经济学、公司治理、金融、产业经济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主持各级科研课题5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等中国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曾挂任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
个人荣誉:
2024年获清华大学第三批文科资深教授;
2023年获中国侨界杰出人物;
2020年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
2019年获2019年度经济学家;
2018年获第三届北京市华侨华人“京华奖”;
2017年获第十七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奖;
2016年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2015年获中国全面小康杰出贡献人物;
2014年获年度十大著名经济学家;
2013年获第九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012年获第四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2011年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09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
2009年获第十三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奖;
2008年获首届浦山中银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最高奖;
2007年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科研项目:
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落实情况评估,2023.3;
云账户技术(天津)有限公司(负责人):平台经济与灵活就业研究,2022.12-2023.11。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问题研究,2022.12-202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负责人):度量中国的产业政策并在一个统一的量化框架内评估其效果,2023.1-2026.12;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绿电交易、碳交易与碳边境调节机制协同优化策略研究,2022.11-2023.10;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预决算审查室(负责人):政府债务法立法研究,2022.7-2022.10;
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负责人):中央企业重组整合案例研究,2022.7-2022.12;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国际合作专项(负责人):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经济联合研究中心,2022.6-2024.6;
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项目(负责人):中国经济**增长率及影响因素研究,2022年;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项目(负责人):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林业碳汇问题研究,2021.12-2022.7;
广东省商务厅(负责人):2021广东自贸试验区投资便利化指数研究和编制项目,2021.12-2022.5;
中证金融研究院项目(负责人):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研究”,2021.12-2022.3;
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项目(负责人):构建科创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2021年;
广东省商务厅(负责人):2020广东自贸试验区投资便利化指数研究和编制项目,2020.11-2021.5;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项目(负责人):运用区域行业间投入产出模型开展新冠疫情对经济冲击的量化分析,2020.6-2021.6;
广东省商务厅(负责人):2019广东自贸试验区投资便利化指数研究和编制项目,2019.9-2020.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下支持和鼓励补充保障发展行动方案重点问题研究,2019年;
广东省商务厅(负责人):2018广东自贸试验区投资便利化指数研究和编制项目 ,2018.10-2019.6;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项目(负责人):基于增值税发票数据的投入产出分析与应用,2017.12-2018.12;
广东省商务厅(负责人):2017广东自贸试验区投资便利化指数研究服务项目,2017.10-2018.6;
财政部税政司项目(负责人):营改增的经济效应研究,2017年;
财政部税政司项目(负责人):我国民营企业税负问题研究,2017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英NSFC-ESRC项目(负责人):中国的国际金融一体化--对金融发展和稳定的影响,2017.1-2019.12;
广东省商务厅(负责人):广东自贸试验区一年半建设情况第三方评估服务采购项目,2016.11-2017.4;
广东省商务厅(负责人):广东自贸试验区投资便利化指数研究和编制服务项目,2016.11-2017.9;
北京市财政局项目(负责人):北京市地方政府债务,2016-2017;
农业部办公厅项目(负责人):三农问题中的财政体制和政府激励机制,2016.1-2016.12;
广东省商务厅项目(负责人):广东自贸试验区半年建设情况第三方评估服务采购项目,2015年;
河北省综合治税领导小组办公室项目(负责人):河北省税收预测,2015年;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负责人):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2015.1-2016.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项目(负责人):广东碳排放峰值研究,2014.7-2015.12;
工业与信息化部财务司项目(负责人):基于田野实验的居民养老保险收入预期与消费关系研究,2014.1-2015.12;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内部重大课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一揽子方案》之子课题《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方案设计》,第一执笔人,2013.3 - 2014.1;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内部重大课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一揽子方案》之子课题《关于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路》,第二执笔人,2013.3 - 2014.1;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项目(负责人):价格因素影响税收收入的机制与效应分析,2013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项目(负责人):公车改革方案咨询论证研究,2011年;
北京市财政局项目(负责人):北京市增值税扩围改革对宏观经济和企业的影响,2011年;
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支援财政部项目:Fiscal Policy Support for the Health Sector Reforms,2010-2012年;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主持人):我国气候变化政策的设计及其对经济,环境,社会方面的影响分析,2010.7-2012.1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主持人):十二五”期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模式和改革方案研究,2010.11-2013.12;
财政部税政司项目(主持人):中国税式支出的分类和支付规模估算方法研究,2009年;
世界银行:经济地理以及影响中国企业效益的地区因素,2007.8.5-2008.3.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主持人):财税管理与政策-关于政府福利支出水平的研究,2007.1-2010.12年;
清华大学“985工程”办公室项目(主持人):基于农户数据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评估,2007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体制改革司项目(主持人):定州市、乡(镇)公共服务部门改革研究,2006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主持人):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2005年。
香港机场管理局:用市场机制来分配机场起落权研究”,2001年。
论文代表:
Entrepreneurial Reluctance: Talent and Firm Creation in China. (with Ruixue Jia, Hongbin Li, and Xin Wang), Economic Journal, October 2024.
The Long Shadow of China’s Fiscal Expansion. (with Chang-tai Hsieh, Michael Zheng Song),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pp.129-165, Fall 2016.
Do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cores Predict Undergraduate GPAs? A Tale of Two Universities. (with Wei Chi and Xiaoye Qian), China Economic Review, 30: 632-647, September 2014.
Measuring Market Concentration in China: the Problem with using Censored Data and its Rectification. (with Jie Mao and Qiong Zhang), China Economic Review, 30: 432–447, September 2014.
Income inequality and mobility of rural households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06.(with Wenkai Sun and Xianghong Wang),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6(1),pp 73-91,2014.
Property Taxes and Home Prices: A Tale of Two Cities. (with Qi Li and Min Ouyang),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80(1): 1-15, May 2014 (lead article of the issue).
Health Insurance and Consumption: Evidence from China's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cheme. (with Binzhen Wu),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42( 2): 450-69, May 2014.
China’s Structural Adjustment from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Perspective. China Finance and Economics Review, 1(1), 2012.
Spatial Spillover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with Hong Ma and Wenqing Pan), China Economic Review, 23(4): 982-990, 2012.
The Factor Income Distribution in China: 1978-2007. (with Zhenjie Qian), China Economic Review, 21(4): 650-670, 2010.
Capital or Knowhow: The Role of Foreign Multinationals in 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s. (with Jiangyong Lu and Zhigang Tao), China Economic Review, 21(4): 629-638, 2010.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Cases of Electricity, Highways, and Railways. (with Yingyi Qi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8(1): 34–51, 2010.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Income in a Transitional Economy.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 XXX, No. 4, 126-130, November 2009.
Who Is the Predator, Who the Prey?— An Analysis of Changes in the State of China’s Na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with Zhenjie Qia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 XXX, No. 4, 179-205, November 2009.
Excludable Public Goods: Pricing and Social Welfare Maximization. (with Yi Lu and Zhigang Tao), Economics Letters, 103: 72–74, 2009.
How Does Privatization Work in China? (with Jiangyong Lu and Zhigang Tao),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7 (3): 453–470, 2009.
Bureaucratic Integration and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in China. (with Zhigang Tao and Sarah Tong), China Economic Review, 19(2): 308–319, 2008.
The Return to Capital in China. (with Chang-tai Hsieh and Yingyi Qian),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no. 2: 61-101, 2006.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and Access to Bank Loans: Evidence from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 (with Jiangyong Lu and Zhigang Tao),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14(4): 611–628, 2006.
The Multitask Theory of State Enterprise Reform: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with Jiangyong Lu and Zhigang Tao),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 96(2): 353-357, May 2006.
How China’s Investment Climate Affects Performance of FIEs. (with Jiangyong Lu and Zhigang Tao), China Economist, the inaugurating issue, No. 1, March 2006.
An Empirical Study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Market Valuation in China. (with Qiao Liu, Joe Lu, Frank M. Song, and Junxi Zhang),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the inaugurating issue, 1(1): 83-111, January 2006.
Incentives for CEOs with Multitasks: Evidence from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ith Colin Xu),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3(3): 517-539, September 2005.
著作代表:
《疫情后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作者白重恩、蔡昉、樊纲、江小涓、隆强、杨伟民、易纲,中译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年04月出版;
《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机遇》,作者白重恩等,中信出版集团出版2020年02月出版;
《中国经济的定力》,白重恩等著,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02月出版;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白重恩、张琼合著,Routledge出版社2017年出版;
《技术和新经济》,作者白重恩、阮志华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
主讲课程:
《管理经济学》
《中国经济的特点》
《中国经济与金融》
《高级微观经济学》
《中级宏观经济学》
《转型中的财政政策》
《中国经济的新阶段》
《麦肯锡课程全球领导力》
《朱镕基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