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吴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履历:
吴志强:男,1960年8月生,上海人,城乡规划学家、工程创新教育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综合方案总规划师。1978年考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5年硕士毕业后留校执教;1988年赴德访学;1994年获得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96年回同济大学任教;1997年至1999年担任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与建筑研究所所长;1999年至2009年担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院长;2009年担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兼任设计与创意学院院长;2011年至2021年担任同济大学副校长 ;2016年被评选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城乡规划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曾任全国城乡规划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规划院校联合会主席,世界规划院校联合会首届联席主席。吴志强长期坚守在城市规划工程实践第一线,致力于推进城市规划的理性提升。针对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建设问题,他积极探索规划技术的数理分析新方法,剖析城市发展内在规律,模拟推演规划效果,科学评价规划决策,系统优化规划方案,不断研发"以数明律、以流定形"的规划方法,逐步建立了"理性规划"的理论框架,取得了理性规划理论与方法的重大成就,在系列重大城市规划工程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城市规划的理性化做出重大科学贡献。已主持完成4项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和课题,863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重点课题12项,完成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新城规划、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为代表的多项重大项目实践。著有《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上海世博会可持续规划设计》《中国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上海世博会建设丛书:上海世博会规划》《上海世博会建设丛书:上海世博会景观绿化》《Globalisierung der Grossstaedte um die Jahrtausendwende(千年纪之交的大都市的全球化)》等20多部中外文专著,译有多部国际经典城市规划著作,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曾获多项国家级、教育部、建设部、科技部和上海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国内外诸多规划设计重要奖项。2016年,获评首批规划领域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科研项目:
近5年来的重大科研项目代表:
(1)中国工程院学部2015重点项目《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智能建设战略研究》 2014-2015;
(2)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第三子课题:空间/交通/物流 /外加子课题:智能城市评价体系研究2013-2014;
(3)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智能城市建设与大数据战略研究》第三子课题:智能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大数据战略课题编号 2014-XX-01 2014-2015;
(4)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展战略研究》子课题 2011-2012;
(5)中国工程院上海院士中心:大数据产业的城镇区域发展空间演进规律。第四子课题:长三角产业发展与大数据互动关系 201402015;
(6)哲社重点:城市社会来临背景下的中国智慧城市理论体系建构及其发展战略研究2014年度报告 2012-2014;
(7)杨浦区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课题 《杨浦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规划》2012;
(8)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崇明岛科技专项” 土地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导则》 规划子课题(课题编号:08DZ1205702)2008-2010;
(9)辽宁省建设厅《辽宁沈本城市一体化研究》(课题编号:081478)2008-2011;
(10)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崇明岛科技专项” 《崇明岛生态规划及其智慧设计研究》(课题编号:10DZ0583800)2010-2012;
(11)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世博科技专项” 《世博规划建设科技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课题编号:10dz0581403)规划建设子课题 2010-2011;
(12)国家科技部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07BAC28B00)《城市重大项目生态设计综合技术集成研究及应用示范》课题(课题编号:2007BAC28B05)2008-2011;
(13)国家科技部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动态监控关键技术》(项目编号:2006BAJ11B00)《城乡动态监测技术集成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06BAJ11B08)2007-2010;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编号:50778126)《应用DEA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集合能效研究》2008-2010。
论文代表:
研讨:景德镇陶溪川城市更新,《建筑学报》 2023年第4期;
预见大都市未来:破解不确定性的战略预测方法论,《城市规划》2022年第12期;
城市发展的模拟与预测——研究进展、发展挑战与未来展望,《国际城市规划》2022年第6期;
数字城市战略规划的思想方法,《软件和集成电路》 2021年第5期;
基于常州环球港第五期项目对现阶段城市综合体的思考,《上海建设科技》2021年第4期;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讨,《科学技术创新》2020年第18期;
城市未来技术与新基建逻辑,《张江科技评论》2020年第6期;
基于智能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城市诊断,《城市规划学刊》2020年第2期;
人工智能推演未来城市规划,《经济导刊》2020年第1期;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故障影响分析系统对客流影响的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年第4期;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乡规划知识网络演进,《城市规划学刊》2018年第5期;
高密度城区建成环境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大道地区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18年第4期;
转型时期的城市智能规划技术实践,《城市建筑》2018年第3期;
城市生物多样性规划研究进展评述与对策,《规划师》2018年第1期;
人工智能辅助城市规划,《时代建筑》2018年第1期;
绿色建筑开发的自组织动力和阻力因素初探——市场经济条件下绿色建筑开发的江南调研,《住宅科技》2017年第8期;
中美绿色建筑发展模式及其演进特征的比较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7年第8期;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创意社区规划:基于创意阶层和居民空间需求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16年第4期;
网络关系与空间组织:长三角与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创新合作关系的比较分析,《城市规划学刊》2016年第2期;
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创新城市群落的社会网络关系,空间组织特征及演进,《国际城市规划》2016年第2期;
美国湾区与长三角创新活动空间格局比较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15年第5期;
引力和网络:长三角创新城市群落的空间组织特征分析,《城市规划学刊》2015年第2期。
著作代表:
《知识与生态空间互动论》,作者:车乐、吴志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吴志强、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出版;
《上海世博会精彩看亮》,吴志强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
《上海世博会建设丛书:上海世博会景观绿化》,主编:吴志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
《超越石油的城市》,主编:吴志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出版;
《上海世博会可持续规划设计》,主编:吴志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出版;
《城市旅游规划原理》,吴志强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
《机遇与挑战—面对21世纪的城市规划》(英文),吴志强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出版;
《中国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作者:吴志强、蔚芳,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讲座课程:
《建筑与艺术》
《空间规划原理》
《可持续智能城镇化》
《城乡规划学科发展十大关键词》
《新基建的四个逻辑与城市未来》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