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鸿君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于鸿君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履历:
于鸿君:男,1963年10月,生于内蒙古杭锦后旗,祖籍甘肃民勤,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理事长,北京大学原党委常务副书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国家级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主持人。198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低温工程学士;1993年获北京大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硕士;1997年获北京大学外国经济思想史博士。1986年西安交通大学动力系团委书记、辅导员;1993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任教,历任:光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常务副部长、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第五批援疆干部任职石河子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兼),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兼)。主要从事经济史与经济体制、新制度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以这些理论为背景深入研究分析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组织管理中制度和情感的“双轮驱动”理论。在《人口与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经济科学》《统计研究》《金融研究》等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微观经济学原理:中国视角》《经济学视角下的思维创新》等多部著作。
论文代表:
城市企业创新发展模式与瓶颈分析——基于谱聚类与随机森林模型的实证研究,《统计研究》2023年第9期;
改革的发展战略逻辑与国企市场化改革中的逻辑问题——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谈起,《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2年第8期;
农村公共管理服务变化影响农户收入吗?——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人口与发展》2014年第5期;
环新疆经济圈视角下新疆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第1期;
从经济重心变动看我国地区间的均衡发展,《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第9期;
经济权利视角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社会科学家》2010年第3期;
新时期屯垦制度绩效及创新思路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年第2期;
论国债市场两市场分割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特区经济》2009年第7期;
“环新疆经济圈”的构建:基于地缘结构的考察,《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7年第2期;
转型期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模式选择——从最优货币区理论角度给出的一个基本框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论庄股识别——基于人均市值指标的实证检验,《金融研究》2005年第10期;
我国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西部大开发模式选择的若干问题研究,《中外科技信息》 2000年第11期;
从一个赌博模型看经济主体的风险偏好,《经济科学》2000年第5期;
第三种调节--道德与习惯,《经济与信息》1999年第8期;
国际资本运营的宏观中介,《知识经济与企业家》1999年第3、4期;
企业兼并与资产重组,《中国改革》 1998年第12期;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综述,《学习》1997年第1期;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效率分析,《经济研究资料》1996年第12期;
X效率理论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管理现代化》 1996年第6期;
产权的性质和起源,《马克思主义研究》1996年第6期;
购买力平价的货币主义分析,《经济科学》1996年第5期;
中国证券业与银行业的分合,《经济科学》 1996年第1期;
股份制与新型产权目标体制的建立,《社会工作研究》1992年第5期。
著作代表:
《微观经济学原理:中国视角》,作者:于鸿君、余淼杰,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08月出版;
《经济学视角下的思维创新》,作者:于鸿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资产评估教程》,作者:于鸿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讲座课程:
《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经济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学科的历史担当》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