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琛
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萧琛
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履历:
萧琛:男,1949年生,江苏高邮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被誉为提出“网络经济”第一人。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世界经济专业。1982年和 1985年分获世界经济专业学士和美国经济方向硕士。1987年至1989年获世界银行全额奖学金,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学系攻读财政学、公共选择和发展经济学等博士专业课程。曾应聘任世界银行顾问。1989年开始在北京大学任教。近三年开设全球信息网络经济、国际经济信息应用软件等新课。曾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系主任、教授和美国信息经济方向博士生导师。多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各类著述120余件。曾主持国家、北京和教委的科研基金项目,获得UNESCO、国家、北京和教委等嘉奖。在《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世界经济研究》《国际贸易》《新视野》《经济学动态》《中国社会科学》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出版了《美国微观经济运行体制》《论中国经济改革:从世界经济看中国》《全球网络经济》等专著。特别是于1998年编写出版的《全球网络经济》一书,在学术界反响强烈,读者好评如潮。曾参译《国外经济学论文选》和《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曾主译《美国总统经济报告》。
论文代表:
中美博弈的战略症结、应对思路与演绎前景——发挥新兴市场优势与革新市场文化模式,《新视野》2019年第2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风险掌控、目标校准与力度权衡,《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一带一路"伟大实践所折射的新一轮改革开放命题,《新视野》2017年第1期;
中国资本市场异动与制度设计反思——"走牛""走疯""救市"中的广义虚拟因素,《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5年第4期;
去广义虚拟过度与"新常态经济"制度设计——返璞归真,清晰投入产出与振兴实体经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升级——兼谈"做市商"之后"新三板"的行情与改进,《新视野》2014年第6期;
中韩FDI与产业内贸易转型,《开放导报》2014年第2期;
国际货币融通手段的多元化与虚拟化——低碳时代物联网条件下虚拟货币的演进与前景,《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3年第4期;
国际石油金融性虚拟性实证分析及定价模式变更,《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2年第2期;
1991-2010年热钱流入中国的动因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第8期;
论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方向,《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2期;
智能虚拟资本品动态估值:一个整体化模型,《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1年第1期;
"民工荒"的原因、应对与劳工市场制度变革前景,《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1期;
美国负债型经济增长的成因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第8期;
从国际经验看中国股指期货的推出与证券市场的演进,《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新兴经济应在危机中发挥更大作用,《企业技术进步》2009年第7期;
现行比特流模式下的版权侵犯问题分析,《国际贸易》2007年第10期;
走向知识经济的重大转折: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3期;
论美国贸易赤字对新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4期;
信息网络经济的管理与调控-美国"新经济周期"研究,《经济研究资料》2005年第6期;
美国"新经济"正在重新崛起?——论网络经济的衰退,复苏和高涨,《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7期;
关于"准衰退"和"新型复苏"的经济学思考,《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4期;
论"入世"对市场制度的"成熟效应"与"升级效应",《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4期;
中国文科学科制度建设与经济学精神,《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准衰退"会否中断"新经济周期"?——兼论现代经济周期及其理论形变,《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9期。
著作代表:
《信息网络经济的管理与调控》,作者:萧琛,人民出版社2004年01月出版;
《美国总统经济报告》,作者:萧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09月出版;
《全球网络经济》,作者:萧琛,华夏出版社1998年09月出版。
主讲课程:
《市场企业和产业组织》
《互联网+反思》
《当前经济金融网络热点分析》
《供应改革网络金融共享经济愿景》
《中国经济形势政策走向、投资热点》
《中国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与“一带一路”新棋局》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