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教授,著名经济学家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刘元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履历:
刘元春:男,1972年8月生,四川大竹人,著名经济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特聘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新世纪人才,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兼任: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世界经济协会理事,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北京市经济学总会会长、教育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等职。1993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1999年至2022年4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科研处处长、副校长;2022年5月至今,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22年11月,入选第二届山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名单,担任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世界经济学尤其是汇率政策、货币体系、贸易不平衡、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中国经济增长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人民日报》《求是》等学术刊物发表400余篇论文,出版《发展与超越: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与战略路径》《交易费用分析框架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开放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与中国案例研究》等著作20余部。十余年来,主要负责"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项目,该项目获得习近平、李强、李克强、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政协经济委员会以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高度评价,常规性出席国家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其中包括7次总理经济专家座谈会和3次总书记座谈会),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国家货币政策委员会、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聘请专家,先后被多家国家机构评为咨询专家,担任CCTV和凤凰卫视等多家电视台和媒体的财经特约专家,担任《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杂志匿名审稿人。先后获得第十届和十一届孙冶方经济学奖、国家“三个一百”图书奖、“国家新世纪人才”、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首都教育先锋科技创新标兵”。
获奖记录:
博士论文"动态宏观视野下的交易费用分析框架"获得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博士论文"动态宏观视野下的交易费用分析框架"获得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专著《交易费用分析框架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获得"2002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国有企业的"效率悖论"及其深层次的解释》获"第十届(2002年度)孙冶方经济学优秀论文奖";
参与杨瑞龙主编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分析》获得"2004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参与纪宝成主编的《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秩序研究》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孙冶方经济学优秀著作奖";
《交易费用分析框架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奖;
《国有企业宏观效率论--理论及其验证》获"第8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优秀奖";
指导本科生论文"盗版治理的阶段性选择"获"第8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2001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班主任",所指导的班级获得"北京市优秀班级体"称号;
2004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
2006年获得"霍英东优秀青年基金奖";
《开放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与中国案例研究》,2007年获得"吴玉章社会科学优秀奖";
2023年1月,入选《中国新闻周刊》“年度影响力人物”2022年度经济学家。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制度变迁与宏观经济绩效的计量分析--兼论未来经济制度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主持国家学位办、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基金项目:开放宏观视野下的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案例研究;
主持国家审计署项目:加入WTO后中国金融审计的改革;
主持国家信息办项目:WTO规则与我国信息安全;
主持商务部委托项目:WTO规则与技术创新规则一致性研究;
主持商务部委托项目:中美贸易顺差研究;
主持财政部委托项目:上海合作组织与中国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
主持联合研究项目: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论文代表:
加征关税、出口变动与雇佣决策调整,《经济学(季刊)》2023年第3期;
论就业管理模式的变革趋势:从逆周期到跨周期,《管理世界》2023年第1期;
秘密握手协议、生产率传递与工资的规模溢价,《金融研究》2022年第9期;
大时代下宏观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变革,《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2年第8期;
夯实经济制度根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基础,《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年第5期;
工时视角下头部企业工资溢价及成因,《经济研究》2022年第4期;
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认识中国道路,《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2期;
在三大超越中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规划纲领,《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1年第12期;
投资对消费影响的比较分析,《财贸经济》2021年第10期;
“不可能三角”还是“不可能二元”——评述传统开放宏观理论面临的新挑战,《国际金融研究》2020年第7期;
行为监管与股市发展,《世界经济》2020年第4期;
土地制度、融资模式与中国特色工业化,《中国工业研究》2020年第4期;
杠杆率、短债长用与企业表现,《经济研究》2019年第7期;
金融监管结构是否影响宏观杠杆率,《世界经济》2019年第3期;
杠杆率的收入分配效应,《中国工业经济》2019年第2期;
杠杆率重估与债务风险再探讨,《金融研究》2018年第8期;
杠杆率、经济增长与衰退,《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论,《求是》2017年第10期;
经济波动的变异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重构,《管理世界》2014年第12期;
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测算与变化机制,《经济研究》2013年第10期;
为什么出口会抑制中国企业增加值率?——基于政府行为的考察,《管理世界》2013年第9期;
银行歧视、商业信用与企业发展,《世界经济》2013年第9期;
我国经济增长趋势和政策选择,《高校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诺斯与马克思:关于制度的起源和本质的两种解释的比较,《经济研究》2000年第6期(被《人民日报》转载);
投资选择权约束、意见分歧与中国股市风险,《经济研究》2002年第8期;
国有企业宏观效率论,《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被书报资料《理论经济学》全文转载);
外围国家软件盗版现象的经济学分析,《世界经济》2003年8期;
国有企业效率悖论及其深层次根源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7期;
新贸易理论与自由主义--冲突与融合中的发展,《世界经济》2005年4期;
财富结构快速调整正改变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机制,《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12月11日(被《新华文摘》2008年4月全文转载);
中国CGE模型与人民币汇率贬值,《经济学动态》2006年1月;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近期研究及其缺陷,《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10期;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07-2008--财富结构快速调整中的中国宏观经济,《新金融》2008年第2期。
著作代表:
《通往复兴之路:新质生产力理论前沿》,刘元春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4年出版;
《发展与超越: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与战略路径》,作者:刘元春、丁晓钦,中信出版集团2024年出版;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研究》,刘元春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刘元春主编与主报告执笔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货币政策研究》,刘元春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社;
《开放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与中国案例研究》,作者:刘元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03月出版;
《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06》,刘元春主编与主报告执笔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01月出版;
《经济学原理》,刘元春译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出版;
《经济政策的制定——一个政治交易费用的视角》,译者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交易费用分析框架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作者:刘元春,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核心课程:
《习近平经济思想》
《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发展》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热点问题》
《对未来金融特性的几点看法》
《改革开放新征程中的中国宏观经济》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货币政策》
《高质量发展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复苏》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