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林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著名人文城市学家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刘士林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著名人文城市学家
个人履历:
刘士林:男,1965年6月生于河北省曲阳县,著名人文城市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在大运河与江南文化领域,兼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暨中国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主任、光明日报城乡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专家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苏州石湖智库咨询委员会主任等。历任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及多个省市的专家委员和咨询专家。1987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200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运河文化建设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全年实施情况评估和分地区实施绩效评估报告”、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消费报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传统村落文化特征分析与评价研究”、教育部重大项目“江南城市群的历史源流与都市文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南文化资源研究”、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南城市文化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出版《六千里运河二十一座城》《城市中国之道》《江南诗性文化》《江南文化理论》《人文城市的中国话语与思想历程》《中国诗性文化》《先验批判》《澄明美学》《苦难美学》等著作10多部。在《中国国情国力》《学术界》《学习与实践》《中国名城》等一些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文化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文艺理论》《美学》《中国哲学》《伦理学》等全文转载。。先后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曙光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交通大学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A类)等多项奖励与荣誉称号。
论文代表:
唐代长江流域的城市与文化,《光明日报》2024年11月23日10版;
城市史视野下的宋代江南城市与文化,《江淮论坛》2023年第4期;
清凉山与古代南京城市密码,《南京学研究》2023年第1期;
江南运河城市的形态、历史与文化,《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8期;
加快推进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建议,《中国国情国力》2021年第12期;
树立中国新型人文城市标杆——《人文城市的中国话语与思想历程》出版感言,《光明日报》2021年06月17日15版;
上海崇明生态岛建设研究,《中国国情国力》2009年第9期;
中国文化村镇的理论问题与历史变迁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以消费城市为中心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11期;
名人故里开发建设中的问题研究,《中国名城》2019年第3期;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产业比较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与安徽城市文化战略规划,《中国名城》2018年第1期;
雄安新区战略解读与战略规划,《学术界》2017年第6期;
国家中心城市绘出中国城市新天际线,《人民周刊》2017年第6期;
特色小镇建设实践及概念界定,《中国国情国力》2017年第6期;
建设中国城市科学,服务人类城市时代,《特区实践与理论》2017年第1期;
中国城市规划的空间问题与空间正义问题,《中国图书评论》2016年第4期;
协调发展理念与"十三五"城乡建设,《中国建设信息化》2016年第3期;
"十三五"时期开展中国文化战略规翅研究的若干设想, 《党政干部参考》2015年第22期;
中国城市发展的空间问题与时间问题,《学术界》2015年第8期;
区域规划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第4期;
中国大运河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名城》2015年第1期;
关于人文城市的几个基本问题,《学术界》2014年第5期;
中国城市化的文化挑战与回应,《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
论高铁开启对扬州城市发展的影响及意义,《中国名城》2014年第1期;
中西部城市群文化发展模式专题研究——文化城市群与中原经济区的跨越式发展,《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
什么是中国式城市化?《中国人民防空》2013年第7期;
都市文化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学习与实践》2013年第3期;
特色文化城市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路向,《学术界》2013年第2期;
城市科学建构与中华民族的城市启蒙,《学术研究》2012年第10期;
从大都市到城市群:中国城市化的困惑与选择,《江海学刊》2012年第5期;
南京城市文化深层结构析论,《中国名城》2012年第5期;
上海城市发展的理念研究与文化阐释,《艺术百家》2012年第1期;
大运河城市文化模式初探,《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7期;
正确认识和善待中国"国际大都市",《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4期;
江南文化的当代内涵及价值阐释,《学术研究》2010年第7期;
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及文化城市战略,《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第2期;
江南与江南文化的界定及当代形态,《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中国城市的国际化必须打破"亲属结构",《学术界》2009年第4期;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发展研究,《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第2期。
著作代表:
《人文城市的中国理论与实践》,刘士林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3年01月出版;
《天上的街市:江南城市文化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刘士林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
《六千里运河二十一座城》,刘士林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2年06月出版(该书先后入选中宣部“中国好书”3月榜、《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畅销书榜4月榜、《光明日报》“光明书榜”5月榜、百道好书榜5月榜等);
《城市中国之道: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化理论与模式研究》,作者刘士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年04月出版;
《江南文化理论》,作者刘士林、苏晓静、王晓静,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01月出版;
《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2017》,作者刘士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01月出版;
《中国丝绸之路城市群叙事》,作者刘士林,东方出版中心2015年08月出版;
《都市文化原理》作者刘士林,东方出版中心2014年05月出版;
《中国脐带》,作者刘士林,辽宁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中国诗性文化》,刘士林著,海南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先验批判》,作者刘士林,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出版。
主讲课程:
《城市中国之道》
《文化与产城融合》
《什么是中国式城市化》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未来产业集群》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