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业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郑新业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
个人履历:
郑新业:1969年8月生,河南新县人,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能源与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双法”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顾问。1993年7月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学士;1999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硕士;2006年7月毕业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获经济学博士。1984年至1985年,河南新县浒湾乡下务农;1985年至1987年,河南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一处二队(油漆工);1993年至1996年,中国北方工业公司(项目经理、子公司负责人);1999年至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07年至今历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能源经济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和碳经济、产业与数字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政策协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中国能源革命的缘起、目标与实现路径》等多部学术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Nature Energy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曾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项目:《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研究》(2018 年);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的社会救助体系研究》(2014 年);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研究》(2015 年),首席专家;
主持国家能源局项目:《能源体制改革“十三五”规划研究》(2016 年);
主持国家发改委项目:《我国居民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2015 年);
主持国家发改委项目:《完善能源供应体系与调整能源结构》(2015 年);
主持国家能源局项目:《能源规划评估及实施机制研究》(2015 年);
主持国家发改委规划司项目:《“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及制度研究》(2014 年);
主持国家能源局项目:《输配电成本监管体系研究》(2014 年)。
论文代表:
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 ,《解放日报》2024年7月9日版;
相对经济地位与生活满意度,合作者 蔡宇涵、黄阳华,《经济研究》2024年第4期;
碳减排成本代际均等化:理论与证据,《经济研究》2023年第2期;
中国式大推动:摆脱贫困的中国方案,《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
气候治理与短期经济波动:气候变化奥肯定律,《经济学动态》2022年第4期;
收入增长与家庭能源消费阶梯——基于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调查数据的再检验,《经济学(季刊)》2022年第1期;
新发展理念推动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当代中国与世界》2021年第4期;
脱贫攻坚政策的溢出效应:基于对非贫困户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21年第11期;
环境外部性对出口结构和贸易政策选择的影响——基于中国高耗能产业的证据,《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年第6期;
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效方略,《社会科学报》2020年;
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基于贫困人口微观追踪数据,《经济研究》2020年第8期;
理性预期与能源投资——基于中国碳减排承诺的自然实验,《金融研究》2020年第5期;
集中供暖要跨过淮河吗?——基于中国家庭能源消费数据的估计,《经济学(季刊)》2020年第2期;
政府部门间政策协调的理论和经验证据,《经济研究》2019年第10期;
经济结构变动与未来中国能源需求走势,《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
全球税收竞争与中国的政策选择,《经济学动态》2019年第2期;
全球化与收入不平等:新机制与新证据,《经济研究》2018年第8期;
为什么电力政策总是捉襟见肘? 《环境经济研究》2018年第4期;
能源效率提升的新视角——基于市场分割的检验,《中国社会科学》2017 年第10期;
收入水平、污染密度与公众环境质量需求,《世界经济》2017 年第9期;
财政“不可能三角”之可能,《探索与争鸣》2017 年第9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宏观调控:分工与互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完善财产税制 促进居民收入分配公平,《政治经济学评论》2015年第8期;
失业保险金标准决定因素研究,《世界经济》2011年第2期;
水价提升是有效的政策工具吗?《管理世界》2012年第4期;
“省直管县”能促进经济增长吗?——双重差分方法,《管理世界》2011年第8期;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第3期;
失业保险金标准的决定因素,《世界经济》2011年第2期;
包容性增长中的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十二五”财政体制改革建言,《战略与管理》2010年第11期;
该不该减税,该减什么税?合作者 满燕云,《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全球二氧化碳减排形势和策略,《前线》2010年;
1998年中国反衰退措施效果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6期;
个税改革:是降低税负,还是合理税制结构?《南方都市报》2009年;
中国反衰退财政政策的评估:以1998年为例,《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社会救助支付水平的决定因素:来自中国的证据,《管理世界》2009 年第 2 期;
“户籍改革”新思维:构建公民收入信息系统,《中国改革》2007年第8期;
全球金融业的并购重组及中国的对策,《世界经济》2001年第12期。
著作代表:
《新征程中的能源结构转型——基于“ 2035年远景目标”和“双碳战略”》,作者郑新业、相晨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
《能源经济学》,郑新业、宋枫著,科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电力市场体系的选择》,宋枫、郑新业著,科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
《现代能源经济体系建设:体制改革与政策组合》,郑新业著,科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
《中国电力监管报告(2017)》,作者郭琎、郑新业,科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2016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研究报告》,作者郑新业、魏楚、虞义华、秦萍,科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研究报告 2016》,作者郑新业、魏楚、虞义华、秦萍等,科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突破“不可能三角”:中国能源革命的缘起、目标与实现路径》,郑新业著,科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功能疏解与产业协同:基于首都核心区的视角》,郑新业、魏楚著,科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研究报告 2015》,郑新业、魏楚、宋枫、谢伦裕等著,科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中国能源经济展望——绿色财税与绿色价格体系制度设计及改革路线路(2015)》,郑新业、陈占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研究报告(2014)》,郑新业等著,科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中国能源经济展望(2014):资源税体制研究》,郑新业、陈占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主讲课程:
《新时代中国经济——挖掘潜力、应对挑战的机制变革与政策组合》
《中国能源经济这十年》
《现代化视角下的碳经济》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