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华
北京交通大学民航运输系主任、教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李艳华
北京交通大学民航运输系主任、教授
个人履历:
李艳华:女,低空经济专家、运输管理专家,北京交通大学民航运输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民航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兼任:天津市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民用航空应急救援联盟应急无人机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英国国际航空运输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应急救援分会委员。2004年4月至2004年4月,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学习;2003年9月至2007年7月,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2011年4月至2011年8月,美国普渡大学航空技术系,访问学者。1994年7月至2008年12月,中国民航大学经管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2008年12月至2019年11月,中国民航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教授;2019年12月至2024年3月,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机场运营及管理、航空制造产业集群、通用航空产业规划、民航运输理论与技术、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与系统设计、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运输与物流、物流工程与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已主持完成各类课题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软科学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5项,主持企业横向委托项目10项;先后出版了《航空产业:根植、集群、升级》《航空运输经济理论与实践》等著作多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
荣誉奖励:
2011年荣获天津市“三八”红旗手;
2009年获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3年获中国民航局‘航材奖’优秀教师二等奖;
2019年《国际航空制造业服务转型对天津的启示》获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决策咨询成果三等奖;
2013年《中国民航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和路径研究》独著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5年《经济学原理与运用》编著,获民航局优秀教材二等奖;
2002年天津市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 二等奖。
科研项目:
联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航联合基金项目: 中小机场群空地保障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项目编号:U2333206);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和标准体系研究》(2016YFC0802601);
主持民航局安全能力项目: 机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临空经济开发协同机制研究, 2022-2024
主持民机专项委托项目: 我国民机产业质量治理机遇与挑战研究,;
主持首都高端智库课题: 首都数字交通综合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主持北京市社科重大项目: 北京打造一流国际航空 “双枢纽”的策略和政策保障研究,;
主持应急管理部项目: 我国航空应急救援制度标准体系建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应急协调合202311号);
主持民航局安全能力项目: 《基于综合交通运输比较的民航机场的属性定位、管理架构及运营模式研究》;
主持首都高端智库课题: 对标国际一流,推动大兴国际机场高质量发政策 研究;
主持首都高端智库“自由探索课题”: 城市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研究;
主持民机专项委托项目: : 国内外民机产业质量治理研究;
主持机场集团委托项目: **机场中转水平提升研究;
主持北交大基金项目基于机场群“双枢纽”功能定位的航线网络优化研究;
主持首都高端智库课题: 世界级机场群比较研究;
主持国家软科学项目《滨海新区航空产业根植和集群升级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0GXS5D182)
主持民航局安全能力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通用航空应急产业标准化模式与实践运用》;
主持天津市科委科技重大项目《提升天津市航空航天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项目编号:17ZLZDZF00100)
主持天津工信委委托项目《天津航空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主持上海龙华机场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委托项目《全球航空资源布局及配置研究》;
主持天津空港经济区项目:《天津空港经济区航空产业创新研究》;
主持天津科委计划项目《科技支撑和引领民航产业化基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8ZLZLZT03600)
主持民航局软科学项目《中国民航科技园发展战略规划》(2006RKXZY22)
主持天津科委计划项目《培育天津航空航天产业制造与研发转化基地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7ZLZLZT01900)
技术负责天津科委重大项目:《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043502911)
技术负责民航局软科学项目:《我国航空冷链物流运输发展趋势及业务规范研究》(项目编号:MHRD201216)。
论文代表:
考虑旅客跨楼中转的航空公司所属航站楼分配优化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23年第5期;
航空航天产业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机理与路径研究,《区域经济评论》2020年第1期;
政府视角的民机质量治理比较研究,《综合运输》2023年第5期;
智慧民航的架构与关键技术跃迁,《大飞机》2023年第8期;
航空公司等级票价优化策略研究——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2期;
中国航空应急救援标准体系构建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年第8期;
技术标准形成过程中的企业间博弈分析与政策设计,《科技管理研究》2018年第8期;
京津冀通用航空产业链协同发展研究,《区域经济评论》2021年第6期;
航空物流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性——基于重庆的实证研究,《综合运输》2021年第3期;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多航空集装器装箱优化设计,《包装工程》2021年第5期;
基于多维度分析的我国航空冷链物流发展趋势,《商业经济研究》2020年第7期;
构建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思考,《物流技术》2020年第5期;
推进我国通用航空应急救援高质量发展,《今日民航》2020年第1期;
标准采纳过程中的相关方博弈分析与政策设计,《科技管理研究》2018年第17期;
国际间技术标准壁垒设置与突破的博弈与实证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18年第17期;
中国民航生产要素贡献率及其演化研究,《管理科学与工程》2018年第6期;
温控型 ULD 支撑我国航空货运转型升级”.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5年第14期;
民航运输对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实证:2002--2012,《工业技术经济》2015年第6期;
基于SNA分析方法的天津航空产业集群结构分析”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3年第10期;
民航产业创新系统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第9期;
我国低成本航空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1期;
我国低成本航空商业生态系统的诊断及对策,《交通企业管理》2010年第12期;
航空资源在产业链上的分布规律研究,《国际航空》2010年第4期;
全球主要航空维修基地的布局现状及聚集因素分析,《中国民用航空学报》2010年第2期;
世界航空产业转移与我国承接对策研究 ,《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12期;
天津临空产业区民航科技园外部环境分析和战略定位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1期;
产业技术跨越政策的逻辑模型及框架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10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期刊杂志《创新政策与管理》(2009年3月)全文转载);
天津民航科技产业发展阶段及路径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期刊杂志《科技管理》(2008年9月)全文转载);
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低成本航空运输发展的预测分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著作代表:
《航空运输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李艳华著,中国民航出版社出版;
《航空产业:根植、集群、升级》,作者李艳华、魏然;
《中国民航产业技术创新系统路径研究》,作者李艳华,《天津市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年);
《经济学原理与应用》,李艳华主编,中国民航局优秀教材二等奖(2005年)。
主讲课程:
《区域低空经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航空运输经济学》
《民航产业经济学专题》
《航空运输规划管理理论与方法》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