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坤荣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沈坤荣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履历:
沈坤荣:男,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经济增长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经研究院宏观经济首席专家,江苏省“十四五”规划专专家组成员,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江苏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数字经济学会理事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委员,长三角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理事会理事,南京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苏州市人民政府顾问。长期从事国民经济、宏观经济、经济增长、资本市场、企业战略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财政部、江苏省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与动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理与路径》《转型中的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教程(第三版)》等著作、教材20余部;在《经济学动态》《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研究参考》《经济学家》《管理世界》《中国社会科学》《求是》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荣获:首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领军人才计划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获得者,首届“刘诗白经济学奖”获得者。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9,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基础、能力结构与推进机制研究(19ZDA04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4, 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和动力研究(编号:14ZDA023);
第四期江苏省“333工程” 科研项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研究, (编号:71073076);
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编号:07&ZD009);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B类资助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研究(编号:NO2006013);
国家社科基金:知识经济与新增长理论研究(编号:00CJL010);
财政部子课题主持人之一:经济转型和发展创新基地子课题: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子课题主持人:经济转轨中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道路问题研究(编号:05&ZD033);
国家社科基金子课题主持人:经济转轨中的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编号:06&ZD027);
国家社科基金子课题主持人:发展循环经济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若干问题研究(编号:06&ZD026);
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子课题主持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编号:2001ZDXM79002);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十五”期间跨国购并与资本市场渐进开放的协调研究(编号:2001DG000037)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重点课题:中国资本市场的渐进开放及其风险监管研究(编号:E2-01)
国家“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子项目: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国家人事部留学归国人员课题: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编号:03BJL0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推进实现公平的经济增长研究,(编号:70473036)。
论文代表:
“以地谋发展”模式的跨界污染后果,《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3期;
特惠需求与普惠视野下的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科技管理研究》2022年第2期;
推进数字人民币发展的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经济纵横》2021年第11期;
内生信贷配给、直达式货币政策调控与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国际金融研究》2021年第9期;
中国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与经济增长质量,《宏观质量研究》2021年第9期;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消费成长,《经济研究参考》2021年第7期;
信贷配给、影子银行监管与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金融评论》2021年第4期;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1年第2期;
“十四五”时期完善建设用地市场的重点和难点,《经济学家》2020年第11期;
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纵横》2020第10期;
银行竞争的创新效应——来自上市企业专利数据的经验证据,《现代经济探讨》2020年第7期;
资本结构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产业经济研究》2020年第5期;
税收优惠与创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来自互联网创业企业的证据,《税务研究》2020年第5期;
地方政府竞争、垂直型环境规制与污染回流效应,《经济研究》2020.3
最优金融结构与企业创新产出质量,《宏观质量研究》2020.3
信贷期限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1
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投资效应:发展效应还是债务陷阱,《中国工业经济》2019年第9期;
基于大国发展道路的中国经济,《经济学动态》2019年第6期;
土地功能异化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经济学家》2019年第5期;
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配置逻辑及其对住房市场的影响,《经济研究》2019年第4期;
地方官员晋升激励与河长制演进:基于官员年龄的视角,《财贸经济》2019.年第4期;
地方政府债务对非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当代财经》2019年第2期;
中国经济增长四十年的动力:地方政府行为的视角,《经济研究参考》2019年第2期;
企业融资规模、银行所有制歧视与产能利用率,《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9年第1期;
以邻为壑还是以邻为伴?——环境规制执行互动与城市生产率增长,《管理世界》2018年第12期;
依托城市群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求是》2018年第12期;
加快推动河长制全面见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第11期;
以城市群建设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经济纵横》2018年第9期;
跨国并购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吗?——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证据,《现代经济探讨》2018年第7期;
自主创新、产业政策与经济增长,《财经科学》2018.年第6期;
中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政策效应——基于“河长制”演进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
土地出让收入与地方政府支出投资偏向——影响机理及实证检验,《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12期;
汇率市场化与资本账户开放协调推进的宏观经济效应,《国际经贸探索》2017年第9期;
降低我国制造业企业综合成本的政策取向研究——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第8期;
环境规制引起了污染就近转移吗?《经济研究》2017年第5期;
金融摩擦影响创业的机理与实证研究,《中国经济问题》2017年第1期;
劳动收入占比与居民消费率:机理与中国经验,《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第1期;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创新发展,《经济纵横》2016年第9期;
供给侧改革重心: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中国社会科学报(经济学版)》2016年第7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求是》2016年第7期
国际竞争新格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江苏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
研发选择、市场拓展与生产率提升——出口企业的转型策略选择与绩效研究,《国际经贸探索》2016年第4期;
中国资本扭曲的产出损失及分解研究,《经济科学》2016年第4期;
TPP对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经济纵横》2016年第2期;
中国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科研管理》2016年第1期;
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检验,《产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11期;
创新驱动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11期;
我国货币增长能够预测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吗?《统计研究》2015年第4期;
双重战略导向、创新模式组合与企业战略转型,《江海学刊》2015年第1期;
税制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动力重构,《经济学家》2014第10期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边界的决定:内外社会资本匹配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14第10期;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变动机制研究,《经济管理》2014第4期;
长短结合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求是》2013年第19期;
政府干预、经济集聚与能源效率,《管理世界》 2013第10期;
“结构性”减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经济学家》2013年第8期;
外资驱动下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财经科学》2013第8期;
美国“再工业化”国内研究述评, 《现代经济探讨》2013年第7期;
中国经济增速趋缓的成因与对策, 《学术月刊》2013年第6期;
FDI_内生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__OECD国家的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 《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第2期;
如何应对国际格局新变化,,《求是》2013第8期;
债权债务关系锁链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美国次贷危机与中国地方债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第9期;
地方官员创新精神与地区创新—基于长三角珠三角地级市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2012第11期;
城市化、产业集聚与EBM能源效率,《产业经济研究》2012第6期;
均等化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经济研究》2012第5期;
不确定性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实证研究, 《金融研究》2012第3期;
是何因素制约着中国居民消费, 《经济学家》2012第1期;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管理要素:理论梳理和实证分析, 《科研管理》2012第5期;
现代化:从远景目标到发展之路,《江苏社会科学》2012第5期;
非农就业与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011第4期;
中国劳动者报酬提升的需求效应分析,《经济学家》2011第2期;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与约束, 《经济学动态》2011第1期;
地方政府行为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经济研究》2010第12期;
外资技术转移与内资经济增长质量——基于中国区域面板数据的检验,《中国工业经济》 2010第11期;
市场竞争、技术溢出与内资企业R&D效率,《管理世界》2009年第1期;
市场分割下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世界经济》2008年第9期;
我国污染控制政策的减排效果,《管理世界》2008年7期;
技术引进与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007年第11期;
财政支出结构、相对贫困与经济增长,《管理世界》 2007年第11期;
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统计研究》 2007年第6期;
中国农村公共支出及其绩效分析,《管理世界》2007年第1期;
税收竞争、地区博弈及其增长绩效,《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存在大规模劳动力转移条件下的经济收敛性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 2006年第6期;
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比较与评述,《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5期;
银行监管:防范危机还是促进发展?《管理世界》 2005年第11期;
著作代表:
《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与动力》,沈坤荣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05月出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诠释新发展理念》,沈坤荣参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01月出版;
《宏观经济学教程(第三版)》,作者沈坤荣、耿强、韩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06月出版;
《创新型省份建设与江苏的探索》,沈坤荣参与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01月出版;
《自主创新与经济增长》,沈坤荣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理与路径》,沈坤荣等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08月出版;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沈坤荣等 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增长——1978~2008年的经验研究》,沈坤荣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宏观经济学教程》,沈坤荣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08月出版;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研究》,沈坤荣等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转型中的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沈坤荣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04月出版;
《新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论》,沈坤荣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转轨时期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沈坤荣参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04月出版;
《中国经济增长论》,沈坤荣著,人民出版社2001年04月出版;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洪银兴 沈坤荣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06月出版;
《体制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沈坤荣 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06月出版。
讲座课题:
《宏观经济与企业决策》
《经济增长》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