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系副主任,著名心理学家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李虹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系副主任,著名心理学家
个人履历:
李虹,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系副主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工作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1983年7月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学士学位,1986年7月获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硕士学位,2002年6月获香港大学健康心理学博士学位。1986年至199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工作;1994年至今,清华大学任教,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情绪与决策、健康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在我国企业培训领域对压力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健康培训有着深入的研究,被学员敬称为:遥不可及的永远精神偶像。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与行为研究》等专业期刊上发表中英文论文超过百余篇,出版《健康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教师工作压力管理》《生命意向(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压力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十几部著作,在学界获得广泛好评。
论文代表:
真实火灾和模拟火灾情境下小鼠的逃生决策比较,《心理学报》(2013)45(9);
直觉和分析在简单和复杂条件下的逃生决策, 《心理学报》(2013)45(1;
流动儿童认同整合与歧视知觉的关系: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29(6);
双系统逃生决策的顺序替代效应,《心理科学》(2013).4(22);
空间位置对大学生逃生决策中从众行为的影响,《心理学探新》(2013);
逃生决策中直觉和分析对信息源采纳偏向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10(6);
学习拖延的整体化研究视角:传统与创新,《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28(4),(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B4《心理学》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
流动人口自我身份认同的现状与政策建议,《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9(4);
伴随性情绪与A-B-C模型之间的关系,《心理科学》(2010)33(6);
乐观性对自我反思和内在觉知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5(5);
灾难中发现积极的意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9).36 (4);
生命控制感对内外在控制感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和中介作用,《心理科学》 (2007)30(3);
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对压力和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心理学报》 (2006)38(3),人大报刊复印转载(2006年第9期);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动力系统分量表的编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2);
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应用心理学》2002(1)。
著作代表:
《产后妈妈养心宝典》,李虹编著,中国人口出版社2010年出版;
《变态心理学》,李虹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年出版;
《健康心理学》(第2版),作者李虹,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教师工作压力管理》,作者李虹,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05月出版;
《压力应对和大学生心理健康》,作者李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生命意向》,作者李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讲座课题:
《健康心理学-国学智慧与情绪管理》
《国学智慧与心理健康》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