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德胜
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和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赖德胜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和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赖德胜还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等。在《经济研究》、《教育研究》、China Economic Review,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
研究领域:
赖德胜教授长期致力于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的教学和研究,代表性成果有《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等。
主要履历:
1965年出生,江西省安远县人;
1984年-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学士;
1988年-1991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
1994年-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
1991年-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助教;
1993年-1996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讲师;
1996年-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1998.02,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1998年-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
1999年- 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1999.09-2000.02,瑞典哥德堡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00.03-2000.08,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客座研究员;
2000年-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
2001年-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
2003年- 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
2003年-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2008年-2019年 ,北京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
2008年-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2019年-至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二等奖、北京市“五四”奖章、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荣誉奖励:
北京师范大学教书育人模范党员教师(2014);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4);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3);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3);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
教育部第六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2);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2);
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2);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2);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2);
全国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
首届中国残疾人研究优秀成果奖(2011);
首届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第一资源》优秀论文奖(2011);
《教育研究》创刊30周年优秀论文奖(2010);
北京市首届“四个一批”人才(2009);
新闻出版总署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2007);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国家课题二等奖(2007);
全国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
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
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4);
北京市“五四”奖章(2003);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研究类)二等奖(2002);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2);
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1);
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1);
北京市跨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1997);
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励基金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1996)。
科研项目: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济下行阶段就业结构调整与防范失业战略研究”,2016-2019;
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2012-2015;
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研究”,2008-2011;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科学基金机构定位与治理机制改革研究”,2018-2020;
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与防范”,2007-2009;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化进程与人力资本作用机制研究”,2005-2008;
7.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2002-2006;
8.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计划生育与收入分配”,1996-2000;
9.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距问题研究”,1993-1996。
论文代表:
《更好发挥教育在推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02日 07版);
《职业教育发展面临新机遇》,前线,2015年第4期。
《科技创新促进创业就业模式的国际比较》,王琦、赖德胜、陈建伟,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3期。
《人力资本配置与创新》,赖德胜、纪雯雯,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3期。
《高等教育质量差异与区域创新》,赖德胜、王琦、石丹淅,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
《我国劳动者工作时间特征与政策选择》,赖德胜、孟大虎、王琦,中国劳动,2015年第1期。
“The changing determinants of high school attainment in rural China”, Yang Juan, Terry Sicular, Lai Desheng,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ume 30,September 2014.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石丹淅、赖德胜、李宏兵,经济经纬,2014年第3期。
《寻计残疾人家庭脱贫与小康建设》,王琦、赖德胜、石丹淅,上海才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什么因素阻碍了学生接受高中教育》,杨娟、赖德胜、泰瑞﹒史努莉,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年第1期。
《使改革红利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新华文摘,第10期。
《让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6期。
《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求是,2013年第20期。
《自我雇用问题研究进展》,石丹淅、赖德胜,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10期。
《中国残疾人劳动参与决策分析——基于2012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数据》,纪雯雯、赖德胜,中国人口科学,2013年第5期。
《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经济因素分析》,前线,2013年,第9期。
《我国就业质量状况研究:基于问卷数据的分析》,赖德胜、石丹淅,中国经济问题,2013年第5期。
《城乡差距对经济社会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李长安、赖德胜,经济经纬,2013年第4期。
《和谐劳动关系促圆中国梦》,人民日报(理论版),2013年7月5日。
著作代表:
《中国残疾人就业与教育现状及发展研究》(专著),赖德胜等著,华夏出版社,2008年10月;
《中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专著),赖德胜、孟大虎等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5月;
《京师教育经济译丛》(翻译),杜育红、赖德胜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中国的经济转型与社会保障改革》(专著),赵人伟、赖德胜、魏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 与经济学同行》(随笔集),赖德胜著,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12月;
《关注浪费》(专著),赖德胜主编,丁以绣副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年8月;
《先富!共富?——中国转型期的收入分配》(专著),赖德胜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
《教育与收入分配》(专著),赖德胜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
《收入分配理论》(翻译),赖德胜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8月。
主讲课程:
《就业优先的逻辑》
《劳动经济学专题研究》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