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套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工会副主席,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李双套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会副主席,教授,光明网、中国网、央广网特约评论员。获得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称号。2013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获哲学博士,师从李景源研究员。
研究领域:
李双套教授主要从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
主要履历:
李双套,浙江安吉人,哲学博士,现为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工会副主席。主要从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等多项,系学校创新工程项目助理专家,光明网、中国网、央广网特约评论员。出版专著《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转向》等著作多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人民网、光明网等媒体发表论文超过50多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实践哲学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李双套教授在中央党校主体班、各省市县党校、中石油、国家电网、卫计委、交通银行、文化部、各省地市中心组学习等地就上述专题多次授课,讲题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主义发展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党史(包括百年党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改革开放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十九届六中全会。
论文代表:
当下为何要强调大兴调查研究,《中国青年报》;
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的"他者"及其影响,《理论动态》;
文明立场范式批判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浙江学刊》;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自由",《新华文摘》;
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导科学论坛》;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文明观念论言说的批判与人类文明新形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性反思,《求索》;
中国话语建构的三个哲学原则,《天津社会科学》;
人类文明新形态对"文明不均衡发展"的批判与超越,《现代哲学》;
改变世界:解释世界的终结与"解释化"批判,《社会科学》;
转化与建构:中国革命话语与马克思话语的对接,《东南学术》;
马克思的话语转向:从思辨话语到实践话语,《党政干部参考》;
做实十九大精神,须强八大本领,《半月谈》;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发展,《理论视野》;
马克思论社会主义过渡的三种模式,《科学社会主义》;
詹明信的后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江汉论坛》。
著作代表:
《<哥达纲领批判>导读》,作者:李双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于2023年出版;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转向》,作者:李双套,人民出版社2017年02月出版。
授课风格:
李双套教授授课主题鲜明、论述精辟,站位高广、立意深邃对指导职工更好地学习领会、准确把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谈到作为社会公民,应当立足当前自身岗位,践行十九大精神,坚持“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主讲课程:
《二十大大报告解读》
《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哲学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解读》
《铭记过去,始终不忘党的历史》
《党史》
《党性修养》
《全面从严治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当代使命及其实现》
《中国共产党辉煌历史与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过程与奋斗历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