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凤林
中央党校哲学部伦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党校理论创新工程首席专家,全国党校系统首届党性教育精品课获得者。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靳凤林
中央党校哲学部伦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党校理论创新工程首席专家,全国党校系统首届党性教育精品课获得者。兼任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中国政治伦理学会秘书长、北京市殡葬协会常务理事,兼任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中南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等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研究员。先后到美英法德意俄等国从事访学和学术考察活动。
研究领域:
靳凤林长期从事政治伦理、生死伦理和比较伦理的研究工作。
主要履历:
靳凤林,男,汉族,1963年7月生于河北省新乐市,哲学博士,先后毕业于河北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哲学系。曾于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和哲学系工作多年,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2001年破格晋升教授,并负责该校哲学系伦理学硕士点的创建和管理工作。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伦理学教研室主任,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中国政治伦理学会秘书长、北京市殡葬协会常务理事,兼任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中南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天津生命教育与殡葬文化研究所等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研究员,先后到香港、法国、意大利等地区或国家从事访问学者、短期学习和业务考察活动。先后主持和参与10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的研究工作,出版《追求阶层正义》《死,而后生》《祠堂与教堂》等专著、教材18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伦理学研究》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180余篇,20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权威刊物转载。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中央党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
荣誉奖励:
曾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香港基督教研究优秀论文、2016年度十大优秀学术著作”、中国伦理学会“2016年中国伦理学十本好书”、中国马克思主义基金会第五届(2017年)优秀科研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2017年中央党校理论创新工程优秀学术著作、中央党校优秀教学效果奖等20多项科研与教学奖励、全国党校系统首届党性教育精品课的获得者。
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权力、资本、劳动的制度伦理考量》、一般项目《东西方生死观之比较与信念伦理》以及《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结构性转型研究》《邓小平生死观及其当代价值》等多项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
报刊文章:
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人道德的人民性,《光明日报》;
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政治伦理学思考,《光明日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类文明形态的多维创新,《中央文献研究》;
经典诠释的实践取向与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光明日报》;
加强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光明日报》;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利益共享,《光明日报》;
著作代表:
《权力与资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
《林中路向澄明心》(,2022)
《追求阶层正义——权力、资本、劳动的制度伦理考量》(人民出版社,2018);
《祠堂与教堂:中西传统核心价值观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19);
《制度伦理与官员道德——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结构性转型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
《死,而后生——死亡现象学视阈中的生存伦理》(人民出版社,2005);
《窥视生死线——中国死亡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主讲课程:
《当代领导干部道德建设》
《领导干部伦理课十三讲》
《中国传统官德及其当代价值》
《新时代社会矛盾与公平正义》
《西方国家文明比较研究前沿问题述评》
《在超越西方文明等级论中建构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上的关公文化及其现代性转型》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