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教授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沈阳教授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曾任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新疆大学等校教授或兼职教授。兼任近十个部委专委会专家以及多个二级学会副会长或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AI和大数据、新媒体、元宇宙、网络舆论、虚拟人和机器人研究领域横跨新闻传播、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管理三个专业。是中国互联网研究领域最具理论和实践结合精神的专家之一,34岁时破格升为教授博导,是互联网治理方面的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团队每周均有参考材料递送相关部门。在元宇宙领域的理论研究开拓上具有一定贡献,团队在多项AI和大数据国内外比赛中荣获第一名或金牌,团队研发的机器人已应用于多个社会场景,发表论文一百余篇,软件著作权和专利数十项,设计的大数据平台每日数据过亿条。
研究领域:
沈阳教授的研究方向为AI和大数据、新媒体、元宇宙、网络舆论、虚拟人和机器人。
主要履历:
1974年,出生,男。
1992年-1996年,武汉大学科技情报学士。
2003年-2007年,武汉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情报学专业博士。
1996年-2007年,任职于武汉大学计算中心,历任助教(1997年)、讲师(2002年)、副教授(2007年)。
2008年,任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生导师。
2009年,起破格聘任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导,2010年上半年期间在新疆支教任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职教授。
2012年,被双聘为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博导。
2014年6月,调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授博导。
现为,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
发表论文一百余篇,软件著作权和专利数十。主持开发电厂基建管理系统,约20个大型电厂使用。共设计50余款软件,本人编码17款。开发的免费研究性软件ROST反剽窃系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反剽窃研究领域发表9篇论文,申请多项专利,是反剽窃领域申请专利较多、发表论文较多、质量较高的学者之一。设计编码的ROST内容挖掘工具包(ROST CM)已被近百所家高校教师作为研究工具使用,学术界约两千余篇论文使用该工具包或引用说明。
所获奖项:
2021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大赛对话短文语义匹配一等奖;
2021中国智慧城市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 政策赛道一等奖;
2021年全球开放数据应用创新大赛 国际赛事算法 第一名;
2021中国智慧城市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暨中国高校数据驱动创新大赛 最具技术价值奖;
2021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大赛第一赛道“医学影像报告异常检测”二等奖;
2020谷歌比赛自动问答赛“Google QUEST Q&A Labeling”国际赛事金牌;
2020中国法研杯CALL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第一名;
SMP2020微博情绪分类技术测评比赛全国第二名;
CCF2020年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大赛“房产行业聊天问答匹配”赛道第三名;
全国知识图谱与语义计算大会(CCKS2020)新冠知识图谱构建与问答评测:第二名;
2020 Onecity智慧城市编程大赛三等奖;
第十八届中国计算机语言大会CCL2019中文幽默计算比赛冠军;
互联网虚假新闻检测2019全球挑战赛多模态识别技术第一名;
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黑客马拉松(WAIC)AUtoNIP大赛第三名;
2019中国创新挑战赛“汽车论坛消费者用车体验内容的判别与标注”优胜奖;
2017年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2012年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2012年 湖北省社科界优秀青年学者;
2009年 武汉大学学生工作先进个人、武汉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05年 武汉大学优秀本科生教学质量奖,校讲课比赛二等奖。
科研项目:
社科基金重大:基于机器博弈的网络信息传播安全多准则动态管控策略研究2019;
国强研究院: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链大数据2019;
新浪网:民航行业微博社交资产分析 2014;
人民网:中国报纸期刊移动化传播指数模型研究 2014;
CNNIC:微博意见领袖舆情推演 2014;
新华网:中国区县级城市网络形象及网络履职能力分析理论模型研究 2013;
教育部:部属高校微博发展评估分析 2013;
新浪网:微博舆情日常分析研究 2013;
新华社:新媒体舆情分析研究(含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 2013;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论文非法交易现象深度调查与根治对策”2012;
新华网:全国地级市网络形象分析研究理论模型研究 2012;
企业委托:剧本信息挖掘及数据采集系统 2011;
国家自科青年基金:反剽窃实现下的相似信息传播动力学研究 200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反剽窃理论与技术研究 2009。
学术论文:
知识重组与场景再构:面向数字资源管理的元宇宙 图书情报知识 2021.11.19通讯作者;
网络连接类型划分、演化逻辑及风险防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 新华文摘2020年第15期全文转载;
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评价指标体系(WCI)优化方法研究 全球传媒学刊2019.6通讯作者;
两微一端重大事件信息扩散模式对比研究 现代传播2019.2;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思考 中国出版2018.11;
网络爆料的特点与价值 环球时报 2018年6月27日,新华文摘2018年第19期摘录;
2017年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展分析 新闻与写作 2018.1;
媒介的未来图景,何样? 中国记者 2016.12;
政务微信发展的“421”模式人民论坛2016.4;
媒体两微一端融合策略研究——基于国内110家主流媒体的调查分析 现代传播 2016.4;
互联网治理的四个面向人民论坛2016.2;
中国网络意见领袖社区迁移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 国际新闻界 2016.2;
全息、全知、全能——未来媒体发展趋势探析 中国出版2016.1通讯作者;
网络谣言需要智慧治理人民日报2015.9.21新华文摘转载;
微信“爆文”的传播特征研究中国记者2015.7通讯作者;
微博意见领袖网络行为 新闻记者 2014.1 通讯作者;
基于复杂因子的舆情推演研究 情报学报 2013.12;
The Changes of Weibo Opinion Field in the Process of TV Live Broadcasts,WDSI 2013.3;
微公益传播的动员模式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3.3 年度10佳论文;
党的十八大后网络舆论新风向 人民论坛 2012.12;
微博时代:应机制化处理网络舆情 人民论坛 2011.11;
基于移动互联的省级新闻网站盈利探索 中国出版 2011.8,通讯作者;
网络转载传播实证分析与DSCCA模型研究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9.4;
The Grand Information Flows in Micro blog,JICS 2009;
Empirical Analysis on Chinese Academic Plagiarism(Abstract),JCDL 2009;
Emotion Mining Research on Micro-blog,SWS2009;
Research on Anti-plagiarism System and the Law of Plagiarism,ECS 2009;
Research on Social Network Based on Meta-search Engine,SWON 2009;
Valid Content Extraction Oriented To Anti-plagiarism ICMSE 2009;
Study on Paper Dealings and Illegal Journal Problems ,ICPA 2009,Nature较大篇幅引用;
Empirical Research on E-Government Based on Content Mining,ICMeCG 2009;
相关词句采集与分析研究 图书情报工作 2009.12;
虚拟学习团队实证化研究 图书情报知识 2009.6;
基于SEO的在线论文网站优化实证分析 出版科学 2009.1;
社会性人物搜索研究 图书情报工作 2009.1;
虚拟社区和虚拟时空隧道 情报杂志 2007.4。
主讲课程:
《虚拟人》
《数据新闻》
《媒体数据挖掘》
《传播分析大数据的思考》
《新媒体营销》
《元宇宙的发展与挑战》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挑战》
《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元宇宙理论框架和产业生态》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