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长沙
王耀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专家,湖南大学教授,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科协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监事、教育部科技委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委员会委员等。曾任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领域专家、欧盟第五框架国际合作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教学科研工作,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际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工业应用最高奖”,省部级一等奖12项。发表国际IEEE等SCI论文200余篇,出版机器人感知与智能控制等著作15部,获国家发明专利90余项,培养博士80余名。荣获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德国杰出洪堡学者、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研究领域:
王耀南长期从事智能机器感知与控制技术研究,主攻智能机器人控制、机器视觉感知与图像处理、智能制造装备测控技术、智能电动车控制技术、机械电力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履历:
1957年11月,出生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籍贯江西吉水。
1977年-1981年,东华理工大学电子计算机系,学士。
1989年-1992年,湖南大学电气系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
1992年-1995年,湖南大学电气化系工业自动化专业,博士。
1995年-1997年,国防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系,博士后。
1999年-2001年,德国Bremen大学自动化系,德国洪堡学者。
1974年-1977年,云南省龙陵县猛兴公社,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1979年-1992年,华东地质学院,教师。
1992年-1995年,华东地质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系主任。
1995年-至今,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8年-2001年,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1年-2020年,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2002年-2004年,德国Bremen大学BIBA研究所,教授/国际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5年-2021年,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2016年-2020年, 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 院长。
2021年-至今,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荣誉奖励:
2023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21年,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
2021年,湖南省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奖(机器人感知与智能控制创新团队);
2020年,全国创新争先奖;
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8年,高端制药机器人视觉检测与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
201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201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9年,大型水电站泵站高效运行优化控制与成套自动化装置及其工程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
2009年,高速灌装生产线智能检测分拣成套装备研制及其推广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
2004年,智能图像信息处理方法及其在工业系统中的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
2007年,高速精密磨削加工关键技术与系列高档数控磨削装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5完成人。
科研课题:
(1)面向重大装备制造的集群机器人协同控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
(2)无人集群系统弹性自适应XXX研究(军委科技委JKWJCJQ项目);
(3)高端医药光谱成像与智能检测分析仪器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4)全天候多工况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揭榜挂帅”重大项目);
(5)面向智能制造的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重大专项计划);
(6)智能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长沙市科学技术局-“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
(7)丘陵地区智能高效多功能油茶果采收成套设备研制应用(湖南省农业农村厅-重点项目);
(8)潇湘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重点实验室);
(9)湖南大学-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产业智能联合研究院(技术开发);
(10)湖南大学-深圳艾灵网络5G工业机器人联合研发项目(技术开发)。
论文代表:
(1)Adaptive Refining-Aggregation-Separation Framework for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Semantic Segment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10.1109/TCSVT.2023.3243402;
(2)A Dynamic Window-Based UWB-Odometer Fusion Approach for Indoor Positioning,《IEEE sensors journal》10.1109/JSEN.2022.3228789;
(3)Asymptotic Stabilization Control of Fractional-Order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System via Combining Vector Lyapunov Function With M-Matrix,《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2023年第2期;
(4)An Efficient Optical Mura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Large Liquid-Crystal Display Panels,《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10.1109/TIM.2022.3192293;
(5)Circle detection with model fitting in polar coordinates for glass bottle mouth localization,《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10.1007/s00170-022-08785-1;
(6)Rigid Shape Matching for 3-D Robotic Grinding Measurement With Applications to Blades,《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10.1109/TIM.2021.3077973;
(7)Ultrathin Three-Axis FBG Wrist Force Sensor for Collaborative Robots,《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10.1109/TIM.2021.3086898;
(8)Deep residual de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defocus blur detection,《IET Image Processing》IET Image Processing;
(9)Spatial Decomposition-Based Fault Detection Framework for Parabolic-Distributed Parameter Processes,《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10.1109/TCYB.2021.3049453;
(10)Deep Multimodel Cascade Method Based on CNN and Random Forest for Pharmaceutical Particle Detec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10.1109/TIM.2020.2973843;
(11)Adaptive and Exponential Synchronization of Uncertain Fractional-Order T-S Fuzzy Complex Networks With Coupling Time-Varying Delays via Pinning Control Strategy,《IEEE Access》10.1109/ACCESS.2020.3047114;
(12)Real-time comprehensive glass container inspection system based on deep learning framework,《Electronics Letters》10.1049/el.2018.6934;
(13)Automated Visual Inspection of Glass Bottle Bottom With Saliency Detection and Template Matching,《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10.1109/TIM.2018.2886977;
(14)Using SoC Online Correction Method Based on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to Optimize the Operation Range of NI-MH Battery for Electric Boat,《Energies》10.3390/en11030586;
(15)Automatic Visual Detection System of Railway Surface Defects With Curvature Filter and Improved Gaussian Mixture Model,《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10.1109/TIM.2018.2803830;
(16)Benchmark data set and method for depth estimation from light field images,《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10.1109/TIP.2018.2814217。
著作代表:
《移动作业机器人感知、规划与控制》,王耀南等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20年出版;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王耀南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出版;
《智能控制系统》,王耀南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二版);
《机器人智能控制工程》,王耀南著,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王耀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讲座主题:
《智能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自主作业机器人的现实发展与未来趋势》
《AI大模型驱动的人形机器人与展望》
《人工智能创新综合设计》
《智能制造时代的基础软件》
《智能自动化技术》
《智能感知与控制系统》
《智能自动化技术与学科发展专题》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