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成
著名国学专家、养生专家、中医文化学家、文人书法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创院院长,山东大学兼职讲席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汤用彤国学奖获得者。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张其成
著名国学专家、养生专家、中医文化学家、文人书法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创院院长,山东大学兼职讲席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汤用彤国学奖获得者,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原院长,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医人文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张其成中医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遗“张一帖”医家第十五代传承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十四所高校客座教授,先后任三个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六个国家二级学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医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教学,承担研究生《中医哲学》课程教学,指导中医哲学与中医文化学博士生。目前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项,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1项,主要参与国家973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独立著作16部,主编9部。先后荣获搜狐网“当代四大国学领军人物”(2009年);人民网“健康中国十大年度人物”,“国学养生第一人”(2019年);微博“十大影响力国学大V”(2019年),喜马拉雅”十大思想大咖”(2019年),酷我“十大名师大咖”(2021年)等荣誉称号。张其成幼承家训,习医学文,易儒并进,章黄一脉,佛道双修。创立“易道主干,三教合易”学说,主张“易魂佛心,儒风道骨,医艺并用,五经归元”,以内求实修打通生命觉悟之路。首次提出“国学管理”和“国学养生”的概念,创编“易道养生功”,首次建立“修心开智管理模式”、“五行识人用人系统”、“三宝五心养生法”。 从2004年开始创办国学书院讲授“国学五经”,目前是系统讲授“国学五经”的国学导师。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主讲国学经典和中医养生,是喜马拉雅FM广受欢迎的国学主播之一。其家庭荣获首届全国文明家庭,并亮相2017年央视春晚,入选中央宣传部主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荣登中央纪委监察委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
研究领域:
张其成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易学哲学与中医哲学。
主要履历:
1958年生,安徽歙县人。
1983.09-1985.07,安徽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学生
1985.09-1988.07,北京中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硕士生,获医学硕士学位(师从钱超尘教授)
1988.07-1994.08,南京中医药大学讲师、副教授
1994.09-1997.07,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获哲学博士学位(师从朱伯崑教授)
1997.07-1999.06,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师从王洪图教授,1998年被评为教授职称)
1999.07-至今,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主任、中医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图书馆馆长、管理学院院长、国学院院长、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院长, 北京中医药大学易学与儒释道医学研究所所长。
201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7年,被评为二级教授。
2018年,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名师工作坊”首席导师。
2021.10-至今,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2022.07-2023.11,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2023.12-今,山东大学兼职讲席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截至目前,已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主要分四个系列:《易学研究系列》、《全解国学经典系列》、《国学养生丛书》、《中医思想文化丛书》。主编我国第一部《易学大辞典》、第一部《易经应用大百科》、第一套《易学文化丛书》,第一部新世纪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古文》、第一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哲学基础》、第一部卫生部规划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一部卫计委规划教材《中医文化学》,第一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教材《中医文化读本》。其著作荣获美国东亚人类学会图书奖、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国际易学联合会学术著作奖“伯崑奖”,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优秀畅销书奖,其中《中医生命哲学》被评为“最 受欢迎的中医药十大好书”,《张其成全解周易》《张其成全解太乙金华宗旨》先后被评为“十大国学好书”,《中医文化学》被评为“十大优秀融合教材”。
科研课题:
“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研究”(项目编号:16ZDA23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研。
“中医原创思维的哲学方法论研究”(项目编号:17ZDA33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在研。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认同历史规律研究”(项目编号:18ZDA32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在研。
“基于先秦两汉涉医简帛的早期医家身体观研究”(项目编号:15AZX008),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结项。鉴定结果为“优秀”,2021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最具影响力学术成果奖。
“清末民国医易汇通学派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2YJAZH19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结项。
《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的历史挖掘与利用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16JDLSB003),结项
“中华医藏·医经类”提要编撰,国家文旅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在研。
“北京中医药文化资源调查研究”,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项目,2022年结项。
“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中医思维认知科学研究”(项目编号:编号:2011CB505400),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子课题,结项。
“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中医理论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黄帝内经》理论框架的思想文化基础”(项目编号:2013CB532000),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子课题,10万元,结题。
代表论文:
《“象数”与“义理”新论》,《哲学研究》1995年第10期;
《易学象数思维与中华文化走向——对“易道”内核的探讨之一》,《哲学研究》1996年第3期;
《卦象爻数源流考》,《中国哲学史》1997年第4期;
《中医现代化悖论》,《中国医药学报》1999年第1期
《<周易参同契>卦爻涵义再探》,《周易研究》2006年第1期;
《汉代象数学家的人文情怀》,《周易研究》2000年第1期;
《中医学生命模型的特征和意义》,《河北学刊》2007年第3期;
《中医文化的命运》,《光明日报》2009年6月11日,《新华文摘》2009年第19期;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四字的内涵》,《中医杂志》2018年第22期;
《从简帛医书经络描述探讨早期医家身体观》,《中国针灸》2020年第2期。
著作代表:
《易道主干》,作者张其成,中国书店出版社,1999年,2012年7月获国际易学联合会第五届国际易学伯崑奖;
《易图探秘》,作者张其成,中国书店出版社,1999年,2012年7月获国际易学联合会第五届国际易学伯崑奖;
《易学与中医》,作者张其成,中国书店出版社,1999年,2001年获全国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获新中国建国60年中医药科普图书出版奖(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7月获国际易学联合会第五届国际易学伯崑奖;
《象数易学》,作者张其成,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年,2012年7月获国际易学联合会第五届国际易学伯崑奖;
《中医生命哲学》,作者张其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2017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最受欢迎的十大中医药好书”;2020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二等奖。
《中医象数思维》,作者张其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张其成全解周易》,作者张其成,华夏出版社,2009年;
《张其成全解道德经》,作者张其成,华夏出版社,2012年;
《张其成全解论语》,作者张其成,华夏出版社,2017年;
《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作者张其成,华夏出版社,2021年。
主讲课程:
《国学五经》
《国学管理》
《国学养生》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