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一鸣
北京理工大学杰出教授,副校长,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CJ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能源经济与气候政策”学术带头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者。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魏一鸣
北京理工大学杰出教授,副校长,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CJ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能源经济与气候政策”学术带头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者。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创始理事长等。受邀担任10余份国际期刊主编、副主编、编委或国际顾问,担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6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能源系统协调人(Coordinating Lead Author)。曾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秘书长和副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2009-2019年)。
长期从事能源环境系统工程和碳减排工程管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能源环境复杂系统、碳中和系统工程、全球气候政策评估等领域开展了有创新的研究工作并做出了贡献。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973 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欧盟FP7 等重要科研任务50 余项。著作20 余部;在包括4份《自然》子刊在内的国际主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 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200 余篇。论文累计他引 万余次、30余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自2014年起持续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自2018年起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研究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北京市自然科学奖等奖励14项、其中一等奖 7项。向中央和国务院提交了多份政策咨询报告并得到了重视。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均有较大影响。
魏一鸣教授曾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青年科技奖;纪念博士后制度20 周年“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魏一鸣教授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主讲的研究生课程《工业工程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先后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评为优秀课程。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曾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等奖励。
研究领域:
魏一鸣长期从事能源环境系统工程和碳减排工程管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能源环境复杂系统、碳中和系统工程、全球气候政策评估等领域开展了有创新的研究工作并做出了贡献。
主要履历:
1968年3月,出生,江西安远人。
1989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现昆明理工大学)采矿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2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采矿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6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采选系,获博士学位。
2000年9月-2008年,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2001年,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8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8年12月-2019年,任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
2009年,任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2016年,任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7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2019年9月,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21年4月23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6月2日,经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入选为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
2023年6月,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0月,当选为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荣誉奖励: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23年);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023年);
全国创新争先奖(2020年);
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1年);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4年);
“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4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
入选中国科学院 “ 百人计划 ” (2005年);
纪念博士后制度设立20周年“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2005年);
《工业工程与管理》获中国科学院优秀课程(2002年);
《管理系统工程》获中国科学院优秀课程(2003年);
CJ特聘教授(2008年);
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2008年);
北京市首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基金(2008年);
北京市第二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基金(2009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
北京市优秀教师(2013年);
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1,2023年);
全国优秀教材奖二等奖(排1,2020年);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碳排放复杂系统演化机理与碳减排机制研究(排1, 2022年);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资源环境复杂系统建模方法及其应用(排1, 2012)年;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中国能源报告(2012):能源安全研究》(排1, 2015年);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中国能源报告2010:能源效率研究》(排1,2013年);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气候工程管理》(排1,2021年);
国家能源局软科学成果一等奖:全球石油市场风险预测预警及中国石油安全研究(排1, 2015年)。
科研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冬奥专项:冬奥碳中和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项目负责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智库项目:能源战略与气候政策,项目负责人;
[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综合评估模式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能源经济与气候政策,项目负责人(群体学科带头人);
[6] 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科技项目:基于电能服务管理平台的营销市场分析决策技术研究及应用(YD71-16-014),课题负责人;
[7]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相关政策研究,项目首席;
[8] 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项目课题:黑龙江省伊春市低碳发展研究,课题组长;
[9] 世界银行中国节能融资项目:我国省际能效评价方法和指标研究,课题组长;
[1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与行动及成效分析,专题负责人;
[11] 国家973计划:全球视角下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的综合影响及适应策略,课题负责人;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易损性影响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组长;
[1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建立以中国为主的气候变化国际/区域研究中心可行性研究,课题组长;
[14] 欧盟FP7项目:激励亚洲崛起经济体加入后京都机制的政策选择(Policy Options to engage Emerging Asian economies in a post-Kyoto regime,POEM),课题组长;
[15]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价与战略选区研究,并主持其中第一课题“国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价技术研究”,课题组长;
[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能源安全与能源政策的基础研究,主持人;
[17] 中英合作项目(英国政府): CCS技术对中国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技术,主持人;
[18] 中石油委托项目:中国天然气需求预测及政策研究,主持人;
[19] 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能源投融资战略研究,课题副组长;
[20] 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节能优先战略的机遇与挑战,课题组长;
[21] 国家电网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效率的关系研究,课题组长;
[22]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源与环境管理中的复杂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主持人;
[23]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滚动课题:我国油气工业上游科技发展战略与技术政策研究,课题组长;
[24]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滚动课题:可持续发展多目标集成模型,专题组长;
[25] 科技部研究中心委托:科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制,课题组长;
[26] 科技部委托:西部科普教育模式研究,课题负责人;
[27] 国家中长期规划办公室委托:国家科技绩效评估方法调研,课题组长;
[28]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我国油气工业上游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组长;
[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洪水灾害的风险管理理论,2000-2004年,专题组长;
[30]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基于共享信息的可持续发展综合集成分析,专题组长;
[31] 国21世纪议程中心委托:基于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模型,组长;
[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洪水灾害复杂性研究,主持人;
[33]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多目标集成模型,主持人;
[34] 科技部软科学基金:经济复杂性研究,负责人;
[35] 青海省科技厅委托:青海省特色产业科技规划,组长。
著作代表:
《碳减排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23年;
《气候工程管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管理》,科学出版社,2020年;
《中国能源报告2018:源密集型部门绿色转型》,科学出版社,2018年;
《中国碳排放与低碳发展》,科学出版社,2017年;
《中国能源报告2016:能源市场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年;
《中国能源报告2014:能源贫困研究》,科学出版社,2014年;
《中国能源经济数字图解:2012-2013》,科学出版社,2013年;
《中国可持续发展管理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5年;
《复杂系统广义智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8年;
《线性规划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04年;
《碳中和系列教材<碳减排技术经济管理>.<碳减排管理概论> <碳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