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鸿杰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运动员,管理学博士,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通讯》杂志社总编辑。兼任:莆田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和中国档案学会会员,档案职业与学术评价中心主任。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胡鸿杰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运动员,管理学博士,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通讯》杂志社总编辑。兼任:莆田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和中国档案学会会员,档案职业与学术评价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机关与办公室管理、项目管理,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档案学经典著作评价研究》、《档案职业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主持《档案学经典著作(丛书)》,著有《化腐朽为神奇——中国档案学评析》《维度与境界:管理随想录》等专著。
研究领域:
胡鸿杰主要从事档案学基础理论、机关与办公室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主要履历:
1958年生,河北顺平人,汉族,中共党员。
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1982年至1986年供职于国家档案局教育处。
1986年至1996年在中国档案出版社先后担任总编室主任、综合编辑室主任和《办公室业务》杂志社主编。
1996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通讯》杂志社总编辑,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郑州大学档案职业与学术评价中心主任,中国档案学会编纂委员会委员。
科研项目:
主持:2005-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档案职业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批号:05BTQ015);
主持:2017-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档案学经典著作评价研究(批号:17QTA011 );
主持:2012-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项目:档案学通讯;
主持:2010-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项目:《档案学通讯》质量提升计划;
主持:2011-2012年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项目:档案文献编纂学,排名第1;
主持:1999-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办公室管理与实践,排名第1;
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项目:《中国档案职业状况分析》;
主持:学院项目:《中国档案学著作评述》;
主持:学院项目:《办公室环境指标体系研究》;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行政效能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
论文代表:
试论科技档案管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图书情报知识(CSSCI源刊)1983(3):18-21;
发展中的档案教育事业,档案工作1984(5):18-20;
对专业档案馆建设问题的若干探讨,档案学参考第7期,1984.8
专业档案馆的建馆原则及其工作任务,《黑龙江档案》1985年第三期,13-15页;
漫谈档案专业期刊的质量[J].陕西档案,1991(5):24-25;
由档案出版社主办的《办公室业务》杂志将于1992年第四季度创刊,档案学研究(CSSCI源刊)1992(3):41;
谈谈档案编辑出版中的著作权问题,档案学通讯(CSSCI源刊)1993(2):10-11;
评介孙钢同志新作《档案目录学》,四川档案(中文核心期刊)1993(5):17-19。
著作代表:
《项目开发与管理》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胡鸿杰。
《办公室管理》是2005年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胡鸿杰,马仁杰,魏芬。
《化腐朽为神奇:中国档案学评析》是2010年5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胡鸿杰。
《写在学问边上》是2012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胡鸿杰。
《维度与境界:管理随想》,作者是胡鸿杰。
《办公室事务管理案例与实务》是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秘书系列教材类图书,作者是胡鸿杰。
主讲课程:
《项目管理》
《办公室管理导论》
《管理资源分析(管理的维度与境界)》
《胡氏定理》
《档案与文化》
《中国档案学的理念与模式》
《中国档案职业状况分析(职业与梦想)》
《中国档案学研究的得与失》
《社会记忆的“记忆”线索(记忆中的档案)》
《公文写作与处理》
《怎样写学术论文》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