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之钧
著名石油地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能源研究院院长兼任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院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金之钧
著名石油地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能源研究院院长兼任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院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地质师兼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能源行业页岩气行业标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理论研究及勘探实践工作。在复合成烃、“突发式”成藏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特别是针对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形成与勘探实践,建立了“源-盖控烃、斜坡-枢纽富集”油气选区评价方法。创建了地质广义帕莱托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和海相油气项目快速评价方法与软件平台。近年来致力于页岩油形成演化与富集机理、中高成熟度关键开发技术、中低成熟度原位改质技术研究;开拓天然氢气成因机制、成藏条件、资源评价与勘探技术方案研究。同时,开展我国能源政策、能源转型战略与碳中和路径研究。金之钧先后共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27篇、E收录48篇,出版著作20余本,申请专利30余项。金之钧先后主持了国家973项目《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国家973项目《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富集机理与分布规律》,国家重大专项项目《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油气田分布规律及勘探评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含油气盆地深部流体与围岩介质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过程和机理》等多项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分别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技术创新奖一等奖1项。
研究领域:
金之钧老师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理论研究及勘探实践工作。在复合成烃、“突发式”成藏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特别是针对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形成与勘探实践,建立了“源-盖控烃、斜坡-枢纽富集”油气选区评价方法。创建了地质广义帕莱托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和海相油气项目快速评价方法与软件平台。近年来致力于页岩油形成演化与富集机理、中高成熟度关键开发技术、中低成熟度原位改质技术研究;开拓天然氢气成因机制、成藏条件、资源评价与勘探技术方案研究。同时,开展我国能源政策、能源转型战略与碳中和路径研究。
人物履历:
1957年9月29日,金之钧出生于山东省胶南。
1982年1月,从山东矿业学院(现山东科技大学)地矿系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
1986年9月-1986年12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系石油地质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1987年1月-1987年12月,在北京语言大学出国培训部俄语读进修生。
1987年12月-1992年6月,在俄罗斯莫斯科石油与天然气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石油地质学研读副博士,期间担任全苏中国留学生学生会主席。
1992年,取得副博士学位后,进入西西伯利亚石油地质研究所担任副研究员。
1993年-2002年,回国后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作,历任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助理、副校长。
1995年,晋升为教授。
1996年,被评为北京市学科(青年)带头人。
1998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2002年,担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兼海外研究中心主任。
2007年9月,获得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地质矿物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8年,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3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0年,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成立,金之钧担任创始院长。
2022年6月,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3年6月,出任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院长。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荣誉奖励:
1999年,杰出留学归国人员称号。
2001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3年,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
2004年,劳动模范称号。
2008年,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9年,第十一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2012年,第二十一届孙越崎能源大奖。
2013年,中国科学院学院士。
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