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华
知名哲学学者,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宋明哲学以及魏晋哲学等。出版专著《庄子哲学研究》、《一本与生生》、《中国哲学十五讲》、《宋明理学十五讲》等专著。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杨立华
知名哲学学者,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宋明哲学以及魏晋哲学等。出版专著《庄子哲学研究》、《一本与生生》、《中国哲学十五讲》、《宋明理学十五讲》、《气本神化:张载哲学述论》、《匿名的拼接》,译著《宋代思想史论》、《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2011年被评为“北京大学十佳教师”,2017年入选首届“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研究领域:
杨立华一直从事中国哲学史、儒学、道家与道教,近年来主要着力于宋明哲学及魏晋哲学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
主要履历:
1971年3月生,黑龙江七台河人,大庆市五十六中学毕业。
1988年,考入浙江大学能源系攻读热能工程专业。
1992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北京大学哲学系 ,进入中国哲学教研室学习。
1995年,获哲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方向是宋明理学;同年考取汤一介先生的博士生,暂时改做道教研究。
1998年,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
2023年2月,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
2023年9月,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导师 、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主要奖励:
2010年,北京大学第十五届“十佳教师”。
2018年,北京大学人文杰出青年学者奖。
2017年,首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
2016年,北京大学人文杰出青年学者奖。
近几年来,杨立华教授在科研、教学之余,陆续在社交网络开设了哲学课,希望通过聊中国古代的哲学,帮助年轻人对抗人生意义感缺失的问题。因其很少用ppt,也不用教材书本,只在讲台上放一张薄薄的讲义,但无论是讲中国哲学史,还是“四书”精读,总是幽默风趣、通俗易懂,而收获了众多粉丝,更是被众多学生称为:集颜值与学术于一身的“男神”。
论文代表:
《用礼成俗与义理养心:论张、程殊途的思理根源》,《船山学刊》2023年第3期。
《为中国哲学新时代奠基:陈来先生仁体论述论》,《中国哲学史》2022年第2期。
《<墨辩>中的物》,《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
《新子学时代》,《船山学刊》2021年第12期 。
《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从<历史·山水·渔樵>说起》,《船山学刊》2021年第3期。
《道体、性命、独体:当代中国思想展开中的相为与相与》,《哲学动态》2020年第12期。
《隐显与有无:再论张载哲学中的虚气问题》,《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4期。
《科技纪元与三体<春秋>》,《哲学动态》2020年第3期。
《物化与所待:<齐物论>末章的哲学阐释》,《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1期。
《所以与必然:朱子天理观的再思考》,《深圳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
《敬、慕之间:儒家论“孝”的心性基础》,《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诠释与体系:汤一介先生的哲学追求》,《中国文化研究》2017年第2期。
《朱子理气动静思想再探讨》,《云南大学学报》2015年第14卷第1期。
《天理的内涵:朱子天理观的再思考》,《中国哲学史》2014年第2期。
《体用与阴阳:朱子<太极图说解>的本体论建构》,《哲学研究》2012年第10期。
《本无与释无:郭象本体论中的有无之辨》,《中国哲学史》2010年第1期。
《卦序与时义:程颐对王弼释<易>体例的超越》,《中国哲学史》2007年第4期。
《论张载哲学中的感与性》,《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2期。
《在谱系学与精神史之间——评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探索与争鸣》,2005年第5期。
《论宋学禁欲取向的根源及其在思想史上的结果——从韩、李异同说起》,《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2期。
著作代表:
《庄子哲学研究》
《一本与生生》
《中国哲学十五讲》
《宋明理学十五讲》
《气本神化:张载哲学述论》
《匿名的拼接》
《宋代思想史论》
《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