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
2025-04-01 15:39:45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
主讲人:
任俊华(中央党校教授、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哲学部战略室主任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
课程时长:
本课程授课时长为3小时(6小时/天)
课程内容:
生态环境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要的问题,关乎着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因为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是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生态亡,则文明亡”。面对环境污染的世界难题,有部分西方学者已给出了治理答案,但是任教授认为不能过分强调西方理论而忽视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尤其是儒释道的“生态智慧”。
生态问题由来已久。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究天人之际。”所谓天人关系的探讨就是指生态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依据党的二十大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任教授指出,儒家的“三才论”、道家“四大论”、佛家的缘起论便是此生态理念的再现。
儒家历来重视生态的整体性。任教授认为,儒家的自然整体观从《周易》发轫,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确立和发展,到周敦颐、程颢、张载、朱熹、王阳明达到相当可观的高度。其中,任教授重点讲述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认为“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中国传统生态智慧。
道家具有生态文明的理念。任教授认为,老子所言“知常曰明”(《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就是要求人们要认识自然规律,并按自然规律办事、想问题,才能通达,才能有光明的前途。庄子言:“万物不伤”(《庄子·知北游》)。任教授认为,这就是人与自然万物的生命共同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任教授认为,只有不违背四时运行规律,尊重宇宙大自然的法则,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佛家的戒律体现了环保思想。任教授认为,佛家提倡素食、“五戒十善”蕴含着环保思想。比如说,不杀生、不伤害大自然的生命,就是在爱护自然环境。若乱砍乱杀,便会遭受大自然的报复。这便是佛家的因果报应论。此外,佛家还主张“放生”的理念。这能对治“人类中心主义”,防止人类无限度地扑杀野生动物。
总之,儒释道的生态观蕴含着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任教授认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定要吸取儒释道三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
讲师介绍:
任俊华:中国哲学和伦理学专家,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哲学部战略室主任任,学科带头人, 哲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博士后,兼任教育部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议专家、全国社科基金通讯评委、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北大中国文化研究》编委、天津大学客座教授等。曾经担任过中文核心期刊《湖湘论坛》副主编、中国伦理学会会刊《伦理学研究》常务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等行政和学术领导职务。主持国家重点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研究课题10多项;在海内外公开出版《再塑民族之魂—易学与儒学》《环境伦理的文化阐释—中国古代生态智慧探考》《大学中庸孟子正宗》《周易故事》等著作10余部,发表文章《归藏考源》《何谓华夏新国学》《太极图考辨观点论析》等200余篇;荣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及60多项奖励。其中,2024年春荣获第十届当当网最具影响力人文社科作家,个人事迹被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2018年9月14日以《追求经世致用的学问一一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任俊华教授》为题进行了长篇报导。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