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杰:《改革为什么这么难六讲》
2025-03-28 15:34:44
《改革为什么这么难六讲》
主讲人:
杨英杰(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内容介绍:
中央党校杨英杰编著的《改革为什么这么难》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济评论文集同时配套同名课程《改革为什么这么难六讲》。中国的改革需要试错,应该允许试错,试错是一种缓冲,更是一条稳妥的路径,这其实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渐进式改革的含义。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是面向未来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出现,新问题的出现预示着新的发展希望,这也是本书中所关注问题及其解决方向的动力和期望所在。
课程时长:
本课程授课时长为6小时(6小时/天)
课程大纲:
第—讲:保尔·柯察金的困惑与产权制度
1、“官位”之产权属性分析。
2、本·拉登与产权市场。
3、高尔夫球之争与知识产权意识。
4、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知识鼓励创新。
5、选择权也是财富之泉。
6、中国人为什么勤劳却不富有。
7、从交易费用看经济发育。
8、公园晨练冲突中的经济学含义。
9、民营消防队为何“见火不救”。
10、权利的证明与财富的增进。
11、改革为什么这么难?
12、官民比例与人民币币值。
13、高经济增长率下的低教育回报率之谜。
14、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
15、创新型国家不仅仅是科技创新。
16、人力资本预期收益下降是内需不足的主要诱因。
第二讲:谁该摘取中国经济成长的果实
1、中国人在为这个世界供应午餐。
2、期待工资引领新型增长模式。
3、外资对于我们真的那么重要吗?
4、出口对于我们真的那么重要吗?
5、出口导向型经济还能带来什么?
6、让国内资本更多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7、追求外贸平衡不是我国经济首要任务。
8、警惕“荷兰病”魔咒。
9、袭扰中国经济肌体汇。
10、改攻坚箭在弦上。
11、以什么“内热”抵御“外冷”?
第三讲:和谐社会核心是什么
1、缓解收入不平等关键是降低贫困。
2、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
3、收入差距拉大是全球性问题。
4、富士康事件的含义:必须支付的工业化成本。
5、构建和谐社会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6、建设新农村不能脱离城市化进程。
7、薛宝钗的和谐观。
8、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之最终目的。
9、中国经济如何实现“第二次转型”。
10、分配制度改革:新一轮改革的切入点。
11、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12、财政政策应关注提升消费性需求。
13、劳动者收入占比下降不是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
14、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包容性增长。
15、重视解决我国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冲突。
16、“占领华尔街”反映资本主义内生危机吗?
17、文化建设支撑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四讲:别把希望都寄托在股市上
1、自主创新绕不过股市这道坎。
2、居民敢不敢消费投资与金融市场改革有关。
3、中国资产价格:泡沫多大才危险。
4、中国股市上涨对拉动消费作用不大。
5、资本市场变化挑战中国政府调控能力。
6、资本自由流动的自由度该有多大。
7、增加就业还需加速推进资本深化。
8、股市问题全该由政府来“扛”吗?
9、继续强化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
10、谨防流动性过剩变为流动性危机。
11、稳物价和保增长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12、防范金融风险必须两手抓。
13、中国有信心维护金融稳定。
14、保持经济增长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基础。
15、巨额信贷潜在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第五讲:中国宏观调控的出路在哪里
1、解决中国关键问题唯有依靠民间力量。
2、对我国近期物价走势的判断。
3、政府全面退出要素市场应成为改革主攻方向。
4、远离重商主义是我们现实的选择。
5、“索罗诅咒”与中国经济增长。
6、政府支出转向是当前紧迫问题。
7、投资低效是危害经济的祸首。
8、我们更看重发展的效益和质量。
9、历次投资过度引发经济过热都与央行独立性缺失有关。
10、转变需求结构是当务之急。
11、中国农业出路何在:城市化与工业化需求驱动。
12、咸鸭蛋、多宝鱼与“看得见的手”。
13、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当前经济突出问题。
14、有效运用金融手段搞好宏观调控。
15、自主创新为何要强调需求导向。
16、从紧货币政策面临刚性约束。
17、把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
18、中国经济在“两难”中前行。
19、两难中的货币政策“收紧银根”能抑制物价上涨吗?
20、宏观调控欲往何方?
21、坚持宏观调控基本取向不变。
22、以市场之手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六讲:未来三十年发展的指向:制度与理念并举
1、下一步改革模式应转变成:政府主导和公众参与型。
2、中国经济发展亟待摆脱凯恩斯主义思想的羁绊。
3、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期优势和长期优势。
4、中国经济如何突围:松绑加放手。
5、重要历史关口期盼中国农村“二次革命”。
6、下一个年的三大挑战。
7、下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8、中国经济增长的优势和活力源泉。
9、政府投资的重点应在哪里?
10、当前我们更需要熊彼特。
11、中国经济亟待解锁。
12、跨过经济结构调整这一关。
13、从体制上解决产能过剩的深层次问题。
14、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哪里?
15、高储蓄率还会那么重要吗?
16、重视反危机中经济增长的代价。
17、“后危机”背景下中国发展战略的选择。
18、转变发展方式须首先转变发展思想。
19、抓住机遇全面启动民间投资。
20、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21、科技发展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22、中小企业不只缺“钱”。
23、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转型创新。
24、中国经济发展亟待突破“锁定”状态。
25、“围魏救赵”走出中国经济困境。
26、中国经济不转型难以为继。
27、中国新一轮改革大幕已经拉开。
讲师介绍:
杨英杰:经济学博士,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进修一部副主任、教授。曾任《学习时报》副总编、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学习时报》副总编。杨英杰长期致力于文史、党建、经济等方面的研究。著有《金融发展中的中国货币需求活动研究》《改革为什么这么难》,主编有《做优国企》《初心之源——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文化基因》《中共反腐为什么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旨归——学习习近平大国治理思想》《中国政治制度为什么行》等多部,持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及省部级课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求是》、《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报纸发表论文文章多篇。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