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忠:《论制度反腐》
2024-10-27 18:42:16
《论制度反腐》
授课导师:
李永忠 反腐专家
课程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路径是制度治党,目标是重构政治生态,努力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科学权力结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三年来,中央管理干部被立案189人,移送司法机关80人,占189人中的42.3%,接近一半。三年来,本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委、中央纪委委员落马22人,占“两委”委员总数5.5%,年均1.8%,而且几乎都要进监狱,面临重刑。上述数据折射出一个重大问题:为什么越是位高权重,越容易犯错误,越容易落马,越容易受重处分,越容易被判重刑?其实,在常人看来难以理解的问题,无不同【我们沿用至今的苏联模式】有关——【不科学的权力结构】和【不合理的选人用人体制】,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两大根本性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曾尖锐指出:“我们国家无论在体制、制度上,还是在所走的道路和今天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境遇,都与前苏联有着相似或者相近乃至相同的地方。弄好了,能走出一片艳阳天;弄不好,苏联的昨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如何走出反腐困境? 为什么要制度反腐?
课程收益:
著名反腐专家李永忠认为:一段时间以来权力反腐,主要是以治标的方式净化政治生态,能管一时,却难管一世;能治一域,却难治全局。要从根本生解决问题,还得依靠制度反腐。制度反腐主要是以治本的方式净化政治生态,选择合适的试点突破,点虽小,但却五脏俱全;势虽慢,拷贝即能提速。同时,制度反腐还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来惩治和预防腐败。这既需要法规制度的改革创新和健全完善,更需要摒弃“苏联模式”的两个根本性弊端(过分落后的选人用人体制、过分集中的权力结构)。要构建科学的权力结构,改革现行选人用人体制,化解腐败呆账,发动群众有序参与,设立政改试验区,就需要构建起反腐的系统性、体系性的可操作的科学制度体系。本课程源自李永忠老师的学术专著《论制度反腐》,该学术研究成果不仅填补我国制度反腐研究领域的空白著述,还是各级党政领导学习的很好课程。
课程纲要:
第一讲:制度反腐须构建科学的权力结构
1、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需要科学的权力结构
2、当前我国政治体制下的权力结构之困
(1)权力失衡导致党内监督制衡难
(2)对领导干部的管理,有时失控
(3)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有时失效
(4)对领导干部的教育,有时失误
(5)没有他律的自律,常常失当甚至失灵
3、当前权力结构失衡的历史原因
(1)我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的消极因素
a. 封建监察制度的产生和演变
b. 封建监察制度的历史局限
(2)老祖宗们对共产党执政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
4、如何构建科学的权力结构
(1)借鉴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
a. 封建监察制度的历史作用
b. 封建监察制度的特点
(2)借鉴现代企业法人治理体系经验,开展权力结构改革试点探索
第二讲:制度反腐须改革现行选人用人体制
1、 正视现行干部人事制度的六大硬伤
(1)用简单化的方式处理不了复杂化的问题
(2)政策如果只有利于调动少数人的积极性,就通常会压抑多数人的积极性
(3)套用政务类公务员的选用方法提高不了业务类公务员的素质
(4)片面性的措施解决不了整体性的问题
(5)琢磨事的人常常败于捉摸人的人
(6)大格不破,大才难出
2、对干部“年轻化”的辩证思考
(1) “年轻化”的最早提出,主要源于执政初期军队干部队伍建设的特殊需要
(2)对“年轻化”认识的深化,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发展
(3) “年轻化”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4) “年轻化”为何仍然还是困惑我们的重要问题
(5)解决“年轻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创新
3、改革选人用人体制的路径和重点
第三讲:制度反腐须化解腐败呆账——有条件赦免
1、正视腐败已经形成的呆账
2、有条件赦免以化解腐败呆账
3、对“反腐败特别行动”的再认识
第四讲:制度反腐须发动群众有序参与
1、人民群众是反腐败的主力军
2、提高人民群众反腐的技能
3、完善人民群众参与反腐的措施
第五讲:制度反腐须设立政改试验区
1、试点关乎改革成败
2、尽快设立政改试验地
(1)主动试点有例可循
(2)主动试点有效化解风险
3、制度反腐已成为政改的试金石
4、新常态下的制度反腐展望
(1) “老虎” “苍蝇”一起打的高压态势仍会持续很长时间
(2)加强自身建设,用铁的纪律打造一支铁军
(3) “八项规定” 、遏制“四风”等指示会得到进一步落实、贯彻
(4)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纳入依法治国的轨道
a. 反腐败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b. 反腐败措施应纳入法治化轨道
c. 未来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法治化趋势
李永忠老师简介:
李永忠,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国家行政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著名制度反腐专家。1979年即在军队纪委工作,后转业到地方纪委,再到中央纪委,纪检生涯长达30多年。历任中央纪委研究室办公室主任、中央纪委北戴河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央纪委北京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筹备办副主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等。现任国家行政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长期潜心于党的制度建设、制度监督、制度反腐研究。多次参与中央纪委全会报告、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纪委向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撰写工作。在《求是》《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学习时报》《南方周末》《凤凰周刊》《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权威报刊发表文章千余篇。出版《苏共亡党之谜》《负担与责任》等多部著作。其中《负担与责任》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做表率”读书活动政治类图书推荐书目(两本之一)。其研究成果有的填补了执政党规律研究的空白,有的处于全国理论研究的前沿,引起党内外、海内外的广泛关注,曾获全国第八届“五个一工程”理论文章奖。曾多次应邀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和全国近千家单位和地区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