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部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部分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余 斌
余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党组成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198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至1989年在浙江大学经济系任教;1992年3月至2022月5月,历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综合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办公厅机要秘书,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中国经济时报社常务副社长、常务副总编辑,中国经济时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兼任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等职;2022年6月至2024年8月,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余斌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战略等领域研究。先后多次参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文件和“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管理世界》《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近年来出版了《走向富强社会—30年宏观经济回顾》《资产泡沫—国际经验与中国现状》《国民收入分配—困境与出路》《中国式通货膨胀》《追赶接力—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从反危机到新常态》等著作。余斌研究员逻辑严谨,观点独特,多次受邀经济论坛发表重要演讲,深受企业高管欢迎。
贡 森
贡森: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现为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浙江大学)国际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慢性病防治专委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公共政策和发展学院兼职教授,民进中央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理事,《Asian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副主编。贡森教授研究领域为医疗卫生、人口和就业、社会治理、社会保障等。主持国家重大和国际重要合作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出版《改善社会建设 重建社会秩序》《福利体制和社会政策的国际比较》《民生为向:推进包容性增长的社会政策》等专著10余部,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国家治理》《改革》《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社会学研究》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30余篇决策咨询报告受到党和国家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赵昌文
赵昌文: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研究员,现为中山大学吴小兰讲席教授,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逸仙学者”计划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兼任:国家“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全球能源转型委员会委员,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赵昌文长期从事国际发展、中长期经济增长、产业政策、国资国企改革、科技金融、公司金融等领域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负责完成中央交办重大改革方案和政策研究、评估任务50余项;自2016年以来参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党和国家重要会议文件起草工作,参加十八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和二十大等前期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外交部、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国资委、国合署等委托项目,世界银行、OECD等国际合作项目,共50余项;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财经问题研究》《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20余篇,其中40余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出版《从持久战到双循环:适应和引领百年大变局的中国方略》《迈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持久战新论:新常态下的中国增长战略》《从攫取到共容:金融改革的逻辑》《现代市场经济导论》等中外文著作、教材30余部。获得中国发展研究特等奖、一等奖,教育部、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
葛延风
葛延风:社会保障研究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一级巡视员,社会发展研究部原部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先后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分别获农学学士学位和法学硕士学位。1984年至1987年,在山东农业大学任教师;1990年,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事社会政策研究;2001年,被评为研究员;2008年,任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教授的研究领域为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公共部门(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等。先后作为课题主持人或主要研究人员完成了十余项重要课题研究工作;先后撰写了数十篇论文及研究报告,其中一部分为提交中央及有关部门的内部研究报告,一部分公开发表在各种学术报刊;在《医院领导决策参考》《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国发展评论》《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前线》《管理世界》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中国药品政策:改革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公立医院医生薪酬制度改革研究》《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福利体制和社会政策的国际比较》等10余部著作。有关研究成果多次获中国发展研究奖等奖项。2010年5月,葛延风曾经作为专家在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时就医改问题进行讲解。
马 骏
马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原所长,兼任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工局专家委员会委员。2002年至今,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工作。马骏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小企业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企业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垄断产业改革与监管等领域政策等。主持或参与过20多项重要课题及重大项目;发表了百余篇政策研究报告,近期的政策研究报告涉及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小企业发展、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国际化、企业创新、企业外包、企业并购、产业联盟 、垄断产业改革与监管、电力产业改革与发展、信息产业发展、电信产业改革与转型发展、广电网络改革与发展 、通信制造业创新、液晶产业创新、计算机产业发展、手机产业发展、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装备工业发展、互联网治理、技术标准战略、安全生产的监管等多个方面。在《科学发展》《中国发展观察》《中国发展评论》《行政管理改革》《财贸研究》《中国经济时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上百篇;出版《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释放生产力》《数字化转型与制度变革》《竞争中性国际趋势及应对策略》《国企改革路线图探析》等10余部专著、合著。
叶兴庆
叶兴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兼任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兼职研究员、吉林农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1986年7月至1992年12月,国务院扶贫办政策研究处工作,任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1992年12月至今,在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助理巡视员、巡视员、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在国务院扶贫办政策研究处工作期间,主要从事贫困地区发展研究。参加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大课题“中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研究”,出版了学术专著《中国边缘地带的经济增长》,在《经济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等专业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翻译出版《国外贫困研究文献译丛》《中国:90年代的扶贫战略》。获农业部第一届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当时国务院扶贫办为农业部内设机构),中央国家机关第二届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在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工作期间,主要从事涉及“三农”问题的领导同志讲话起草和政策研究。参与起草1993年以来历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领导讲话,2004年至2013年的10个中央1号文件,党中央、国务院其他有关农业农村问题的多个重要文件和大量领导同志讲话稿。叶兴庆在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粮食流通体制、农村税费体制、城镇化、农民工、土地制度等方面有深入研究,撰写了大量调研材料,多次获得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为推动相关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出版专著《现代化与农民进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农村经济体制》,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2011年和2012年连续获得国务院研究室年度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2012年获中央国家机关公文写作竞赛(调研报告类)一等奖。
张文魁
张文魁:国企改革研究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原副所长,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79年至1983年,就读湖南大学,获学士学位;1988年至1990年,就读中国人民大学,获硕士学位;1996年至1998年,美国哈佛大学。1983年至1988年,大连电磁厂助理工程师;1985年知1988年,长沙电磁厂工程师;1990年至今,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部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部室主任、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与国有企业走出去等,学术兴趣包括制度经济学、公司治理、公司金融,以及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机制等,思想深受张栻、王夫之等岳麓书院学者和亨利·索罗、阿马蒂亚·森等哈佛学者的影响。相关研究对国家政策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撰写了大量有关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报告,其中多篇获得高层批示;在《新视野》《中国经济报告》《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改革》等期刊发表论文超过80多篇;出版《治理性质》《稳增长:中国经济基本盘》《经济学与经济政策》《中国国企产权改革与公司治理转型》《重构增长秩序:不确定性年代与内生平衡增长》《中国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兴起及其公司治理研究》等10多部著作。并经常受邀出席各大高峰财经论坛,发表主题演讲。获得过“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集体奖)。
孟 春
孟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原副部长、巡视员。兼任中国农村财政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际咨询工程公司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专家。先后就读于中南财经大学、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7年至2004年,曾任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讲师、国家财政部地方预算司专项资金处处长、广西财政厅副厅长、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审计部总经理;2004年1月至今,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2007年7月至2009年10月,参加中组部“第三批中央国家机关支援西部挂职干部团”,挂任陕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孟春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财税政策、公共政策等。在《经济研究参考》《中国总会计师》《当代农村财经》《金融经济》《财政研究》《中国财政》《红旗文稿》等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独著、合著、主编《《我国征税成本结构优化研究》《中国稳健财政政策研究》等多部著作,撰写了一系列内部研究报告。
吴振宇
吴振宇:经济学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2017年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吴振宇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改革和发展、宏观经济理论与分析、计量和投入产出模型等。在出版《经济纵横》《中国发展观察》《中国经济报告》《决策探索》《中国金融》《管理世界》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几十篇;《经济思想中的动态观念:从剩余到均衡》《中国经济再平衡:迈向成熟的结构转型》《建设适应现代化目标的金融体系》(主编)等多部著作。
王列军
王列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兼任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经济理论和政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常务理事等。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法学学士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法学博士学位。2003年7月至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工作,历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副部长(期间,于2006年5月-2007年6月,在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二局工作(借调));2022年7月-2024年6月,任防城港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王列军主要研究领域为户籍制度改革、福利体制、公共服务和公共部门发展、医疗改革。近年参与的主要课题包括“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中心与世界银行联合研究)、“‘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规划研究”、“‘十二五’促进就业总体思路研究”、“主体功能区人口管理政策研究”、“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政策研究”、“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研究)、“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研究”、“公立医院监管体制和技术研究”等;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发展观察》《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管理世界》等报刊上发表几十篇理论文章;出版《中国药品政策:改革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公立医院医生薪酬制度改革研究》《完善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政策》等著作。研究成果曾获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中国发展研究奖二等奖等。2020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授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优秀调研报告奖”。
沈恒超
沈恒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员、二级巡视员,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2000年7月,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汽车工程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3年7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7月参加工作,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实习研究员;2007年1月,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主任科员;2008年3月,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副主任;2012年9月,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大连金普新区挂职锻炼,任金普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2016年9月被评为研究员。沈恒超的研究领域为创新政策,政策评估,知识产权,科技体制改革,投融资政策,非营利组织。主持或参与几十项重大科研课题,其中《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和发展阶段研究》获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获中国发展研究奖三等奖、《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体制与机制研究》获中国发展研究奖二等奖;撰写了60多份调研报告,其中多篇报告获得领导人批示,;在《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中国经济时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理论文章多篇;出版《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转型时期的行业协会:角色、功能与管理体制》等著作。
胡江云
胡江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二级巡视员。兼任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指南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课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职称匿名评审专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承包工程商会专家;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中国神华集团公司专家等。天津商学院工学士学位、经济学硕士学位,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1989年至1992年,湖北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师;1998年至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人员(其中,2001年-2002年,挂职任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公司总裁助理)。研究领域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政策、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外国直接投资(FDI)、国际经济合作等。胡江云教授自1994起,在《国际工程与劳务》《涉外税务》《中国外资》《税务研究》《世界经济》《红旗文稿》《人民日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包括调研报告)百余篇,有些被中央领导批示、或作为相关文件,多次获奖,多次被转载;参与和主持过若干国家重大课题,多次向中央领导汇报研究成果,研究报告;出版《中国开放型经济的路径探索》《危中有机:后危机时期对外开放的战略机遇》《普惠制理论与实践》等多部著作。曾获中国发展奖、全国外经贸奖等多项科研奖项。
王继承
王继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三级研究员(专业技术岗位三级),企业研究专家和管理顾问,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中小企业研究室主任,中国经济时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机关纪委副书记。曾在巨龙通信集团公司(GDT)人力资源部主管绩效考核、招聘测评、劳资关系处理; 曾在联想集团人力资源部主管干部任职资格、后备干部选拔、干部民主评议; 曾在ZZNode公司分管企业战略规划、计划考核、管理信息化、企业认证、政府关系等工作。2003年进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从事企业人力资源政策研究及企业管理咨询工作。参与了多家大型企业管理咨询工作,如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CIEC)、中国船级社、河南移动、中海石油、北京机床厂、南方电网等多家大型企业的管理咨询工作。兼任两家软件企业管理顾问,并为电信、金融、机床、水泥、软件企业等做过多场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具有巨龙、联想等大型企业人力资源部管理实践经验,被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职场》栏目聘为长期特约嘉宾。王继承教授的研究领域为:中国式企业管理、智库研究,人力资源战略、人才规划、业绩薪酬体系,领导胜任能力模型、干部考核测评,劳动用工制度、企业改制。著有《人事测评技术》《绩效考核操作实务》《谁能胜任:胜任模型及使用》《基石-企业如何建立一支高绩效员工队伍》《转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其论文《管理者胜任特征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是我国最早引进、开展领导胜任能力模型研究工作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