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培林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经济学家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刘培林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经济学家
个人履历:
刘培林: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巡视员、一级巡视员、研究员;国家高端智库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求是智库岗”研究员、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嘉兴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任。曾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研究,协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多项重大课题。刘培林研究方向为:经济增长与发展,特别是后发追赶型经济体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历程、经验、问题和前景;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的政策;城市化战略与政策;全球经济技术往来的治理框架完善;以较低成本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共政策框架等。刘建飞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联合开展的《2030年的中国》《中国:推进高效、包容和可持续的城镇化》的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中国工业经济》等刊物和《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和文章。并多次全程参与中央有关会议文件起草。围绕经济增长、宏观经济、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等主题,撰写了大量政策研究报告。出版《发展战略与增长的源泉:中国经验的研究》等著作多部。荣获:第十五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著作奖,中国发展研究奖特等奖、一等奖,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三等奖,第二十二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超大经济体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的视角(22ZDA029);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研究(21ZDA034)——子课题“构建供需动态平衡的高水平国内大循环:典型事实与理论框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产业布局体系促进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统筹协调发展的研究(20ZDA088)——子课题“从制造向服务转型过程中二三产业统筹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新时期不同产业和区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路径(06BJL041),2006-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及管理研究(71133003)——子课题“城市化战略与目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工资粘性和技术进步的特征对劳动者份额的影响:理论分析和政策模拟(71073033),2010-2013;
国家高端智库重点研究课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2022;
国家高端智库重点研究课题: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体系研究,2022;
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课题:共同富裕的理论政策专题研究,2021。
论文代表:
发挥好国家发展规划对宏观调控的战略导向作用,《中国改革》2024年第4期;
后发追赶规律与有质有量的经济增长,《探索与争鸣》2024年第3期;
围绕生产率追赶深化市场化改革,《中国改革》2023年第6期;
生产率重于生育率,《比较》2023年第2期;
协同推进减碳和共富的一个基准政策框架,《中国改革》2023年第2期;
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管理世界》2021年第8期;
全球化新议程:基于均势的技术和产业安全格局,《比较》2020年第6期;
“均值回归说”低估了后发追赶国家的增长潜力,《国际经济评论》2020年第1期;
后发经济体的“追赶周期”,《管理世界》 2015年第5期;
我国未来生产率提升潜力与经济增长前景,《管理世界》2015年第3期;
超级通胀与发展陷阱,《新世纪》2014年第39期;
发展的机制:企业家和创新者的自我发现,《比较》2014年第3期;
二氧化碳国别排放账户: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绿色增长的治理框架,《经济研究》2011年第12期;
“陷阱”还是“高墙”:中国经济面临的真实挑战与应对战略”,《比较》2011年第3期;
全球气候治理政策工具的比较分析:基于国别间关系的考察角度,《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5期;
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法人绩效比较,《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
粗放型增长方式的深层原因及其转变对策,《红旗文稿》2006年第6期;
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损失,《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4期;
政治稳定条件下的渐进式改革——中国和印度经济转轨的共同特征,《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1期;
经济发展战略对劳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
经济发展战略与公平、效率的关系,《经济学(季刊)》 2003年第1期;
自生能力和国企改革,《经济研究》2001年第9期;
我国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的工资调整机制比较,《管理世界》2001年第5期;
以加入WTO为契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管理世界》2001年第2期。
著作代表:
《发展战略与增长的源泉:中国经验的研究》,作者:刘培林,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主讲课程:
《发展的机制——企业家和创新者的自我发现》
《全球化新议程:基于均势的技术和产业安全格局》
《后发追赶国家的发展规划与宏观调控:政府与市场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