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成思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张成思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
个人履历:
张成思: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美国计量经济学会成员、英国皇家经济学会成员,国家外汇管理局顾问专家。兼:中国金融培训中心金融英语证书考试专家组专家,中国农业部项目规划办项目评标金融专家,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金融专家,JMCB等多个国际SSCI期刊匿名审稿人,《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经济评论》等中文核心期刊匿名审稿人。先后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香港中文大学。2006年9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任教,历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货币金融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房地产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助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宏观金融与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等。在《金融评论》《世界经济》《经济研究》《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管理世界》《Management Science》等中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超过200篇,多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出版《基于预期的前瞻性货币政策逻辑》《商品金融化的逻辑》《通货膨胀动态机制与货币政策现实选择》等学术专著多部,出版《金融计量学——时间序列分析视角》《金融专业英语》等教材及译著多部。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霍英东基金会教育教学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奖、孙冶方金融创新奖、第六届和第七届“薛暮桥价格研究奖”、中国金融理论优秀论文奖、金融图书“金羊奖”等多项重要科研和教学奖项。
科研项目:
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基于预期的前瞻性货币政策逻辑》;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后危机时代的通胀风险、通胀预期与货币政策互动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71173224;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经济波动与财政货币政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2JJD790039;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通胀预期管理研究》,项目批准号:12AZD058;
主持中国财政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与信息化决策》项目;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今后几年我国价格波动趋势及其动因研究》,项目批准号:08CJY048;
论文代表:
信用货币体系下的流动性不足之谜,《国际金融研究》2023年第6期;
金融体系结构转型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险研究》2023年第6期;
国债流动性效应与财政货币政策配合机制,《管理世界》2023年第5期;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下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路径,《深圳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
货币政策冲击对实体企业投资选择影响的"宿醉效应",《金融研究》2022年第9期;
人力资本配置结构与金融部门扩张,《经济学动态》2022年第5期;
通货膨胀结构性分化与货币政策反应机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3期;
结构性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机制,《经济研究》2020年第12期;
现代金融学的历史演进逻辑,《金融评论》2020年第3期;
金融化的逻辑与反思,《经济研究》2019年第11期;
中国实业部门金融化的异质性,《金融研究》2019年第7期;
前瞻性货币政策转型与资产价格预期管理效果评估,《国际金融研究》2019年第5期;
中国省级贸易开放与通货膨胀波动性,《金融科学》2019年第2期;
短期因素不会驱动长期通胀,《中国金融》2018年第17期;
中国货币政策的媒体沟通,《金融评论》2018年第6期;
大国债券市场的功能转型与结构改革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施平台视角,《金融科学》2018年第2期;
善言为贤: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中国实践,《国际金融研究》2017年第12期;
基于双预期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机制,《金融研究》2017年第9期;
预期理论的演进逻辑,《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7期;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分歧与共识,《金融评论》2017年第6期;
中国实业投资率下降之谜:经济金融化视角,《经济研究》2012年第12期;
不对称的螺旋:媒体情绪与通胀预期传染,《财贸经济》2016年第6期;
谁的通胀预期影响了货币政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4期;
基于央行调查数据的通胀预期转化:算法基础与理解分歧,《金融评论》2016年第1期;
经济增长进程中金融结构的边际效应演化分析,《经济研究》2015年第12期;
异质性通胀预期的信息粘性与信息更新频率,《财贸经济》2015年第10期;
再论金融与实体经济:经济金融化视角,《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6期;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基本逻辑,《中国国情国力》2015年第2期;
中央银行公告与资产价格反应——基于双因素模型的实证分析,《金融评论》2015年第1期;
中国商品金融化分层与通货膨胀驱动机制,《经济研究》2014年第1期;
美联储将退出量宽震动全球经济,《中国外汇》2013年第12期;
中国通货膨胀驱动机制的货币主义新范式,《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年第4期;
资本轮动、行业潮涌与中国通货膨胀形成机制,《世界经济》2013年第2期。
著作代表:
《基于预期的前瞻性货币政策逻辑》,张成思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
《商品金融化的逻辑》,作者:张成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02月出版;
《现代金融学——货币银行、金融市场与金融定价》,作者:张成思,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年08月出版;
《金融专业英语(第二版)》,作者张成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04月出版;
《财政金融政策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作者张成思,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
《中国通货膨胀动态形成机制的多重逻辑》,作者张成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03月出版;
《通货膨胀动态机制与货币政策现实选择》,作者:张成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05出版。
主讲课程:
《金融学》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改革》
《中国市场化利率调控体系改革逻辑》
《金融体系准备金规模与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研究》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