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孙立坚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孙立坚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履历:
孙立坚:男,1962年出生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2011年国家哲学社科重大课首席专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常委委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华东理工大学EMBA、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EMBA、西南财大EMBA课程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多次参加由人民银行副行长、上海市市长、市政协主席等主持的各种高端决策咨询会议并作指定专题发言。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专家。1984年,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获得了工学士学位,1993年4月至2000年3月在日本一桥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并于2000年3月获得了商学博士(Ph.D.)。回国后,执教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至今。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的微观结构,比较金融体系,国际金融,实证金融理论和开放宏观经济学。在国内的《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管理世界》《财贸经济》《国际金融研究》和《日本学刊》等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而且,在《比较》等其他国内有影响力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很多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重要内容也选登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第一财经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China Daily》(《中国日报》)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新闻报纸上。另外,2004年撰写的反映当代金融学发展潮流的教材——《金融经济学》和2005年探索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的学术理论专著——《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外部冲击效应与汇率安排》也分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写了大量有关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分析文章和政策分析报告,在学界和决策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很多独到的见解得到了前任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中国WTO谈判中方首席代表龙永图部长等高层领导的重视和肯定。2010年底中信出版社将他这两年的文章汇编成集,放在它们具有社会品牌的“经济学家的系列”中,通过《谁创造了房奴、车奴和卡奴——孙立坚谈中国经济》、《小国的痛苦和大国的烦恼——孙立坚谈世界经济》两本专著的方式向社会介绍了他独到的见解,《光明日报》2011年3月29日评选了当前十本受关注的图书,孙教授的《小国的痛苦和大国的烦恼》一书排在第四位,2014年2月又出版了《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在哪里?》一书。2008年被中国搜狐网评为十大经济学人之一。2009年被上海第一财经《头脑风暴》栏目组评为六大年度嘉宾。2010年受邀担任宁波市和无锡市的十二五规划专家。2012年全国两会之后受邀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从2001年到现在,他还分别多次访问了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典、丹麦、挪威,瑞典,芬兰、荷兰、日本、韩国、俄罗斯、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的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在各种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过多次讲演,而且,已经分别主持过教育部十五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重点基地项目、全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和复旦大学金融学科建设项目。2009年作为专家参加了很多地方城市的“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并作为“专家组长”的身份,主持了由沪上多所著名的兄弟院校和研究机构参与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项目。由于他在学术领域的较深的造诣,所以曾就中国金融改革、中国经济、世界经济等诸多问题接受过包括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东方卫视、第一财经、新闻综合时代栏目、深圳卫视、天津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湖北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大连广播电台、香港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青年报、新闻晨报、国际金融报、东方早报、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日报、上海金融报、全球财经观察、中国日报(英文)、上海日报(英文)、环球时报;日本NHK电视台、韩国KBS电视台、日本经济新闻、日经商业周刊、韩国每日经济报社、香港文汇报、香港经济日报、澳门日报、OECD总部、法新社、时事通讯社、华尔街日报和法国世界报等多家国内外媒体的无数次专题采访和约稿。关于他的研究信息和观点已经引起了国内外高度的重视,在主要搜索引擎中(比如,google, 百度,雅虎等)关于他的“信息”多达几十万条。新浪、搜狐和网易等国内著名财经网站的首页都经常介绍他关于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改革方面的文章。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华东理工大学EMBA,上海财经大学EMBA,日本一桥大学MBA,台湾国立大学EMBA,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浙江大学高级总裁班,陆家嘴金融研究院等开设了金融发展与企业商机、西方经济学、高级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课程,并且受到一致好评。2001年荣获复旦大学毕马威教学成果奖。2004年和2006年荣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成果宣传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2004年和2006年获得上海市第七届和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论文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年荣获全国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2012年获第八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
论文代表: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三大后遗症,《经济参考》2013年第5期;
“民富”是中国经济方式转变的必要条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国际市场》2011年第1期;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世界经济》2009年9期;
对外开放和经济波动的关联性检验,《世界经济》2008年7期;
“次级债风波”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警示,《世界经济》2007年12期
流动性繁荣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9期;
对外开放和经济波动的关联性研究,《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
欧元区的资本为什么会转向美国,《世界经济文汇》2005年第Z1期;
再论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财贸研究》2004年第3期;
金融脆弱性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案例,《财经研究》2004年第1期;
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关于中国‘通缩出口’论真伪性的再检验,《经济研究》2003年第11期;
关于“通缩出口”论的检验:中、日、美三国比较,《管理世界》2003年第10期;
现代汇率理论体系及其评价,《世界经济》2003年第1期;
开放经济中的价格传递效应,《经济学季刊》2003年第1期;
资本管理的有效性和政策的配套性,《金融研究》2003年第1期;
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及其前景”,《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第11期。
著作代表:
《金融经济学》,孙立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
《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在哪里》,作者孙立坚,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02月出版;
《小国的痛苦和大国的烦恼》(中央党校经济学著作指定读物),作者孙立坚,中信出版社2011年出版;
《谁创造了房奴、车奴和卡奴——孙立坚谈中国经济》,作者孙立坚,中信出版社2011年出版;
《开放经济中的外部冲击效应与汇率安排》,作者孙立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主讲课程:
《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格局》
《长周期经济低谷时代中国金融的出路》
《低利率低通胀时代货币政策的新逻辑》
《中国经济走势和金融投资》
《中国发展与金融学魅力》
《金融发展与企业商机》
《宏观经济与全球视野》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