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于泽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于泽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履历:
于泽:男,1978年9月生,河北秦皇岛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2003年至200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及博士学位。2006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任教。主要研究领域是货币经济学和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在货币经济学领域主要关注新凯恩斯货币经济学和后凯恩斯货币经济学两个流派对于货币政策的分析,致力于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以及与之适应的货币政策执行框架。在《教学与研究》《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管理世界》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得教育部、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论文代表:
发挥主力军作用,扎实稳住经济大盘, 《国家电网》2022年第9期;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与经济责任审计的融合思考,《经济视野》2020年第5期;
当前经济运行特征与风险,《中国金融》2019年第15期;
高投资,结构失衡与价格指数二元分化,《金融研究》2017年第5期;
技术范式、自主创新和国企行业分布再调整,《改革》2017年第4期;
数量管制、流动性错配和企业高额现金持有——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管理世界》2017年第2期;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年第3期;
中国经济之谜还是中国道路的特征事实?《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10期;
财政困局下经济结构调整路径的再定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年第6期;
公司持有现金行为的理论与证据:争论和进展,《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4期;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内生动力:需求还是供给,《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年第3期;
中国货币性质再检验与通货膨胀成因,《管理世界》2013年第10期;
发展碳金融与低碳城市建设路径探讨,《商业经济研究》2011年第16期;
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对策,《经济导刊》2011年第5期;
试论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中国商论》2010年第23期;
我国加工贸易与进出口总额关系的协整分析,《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5期;
环境支付意愿测量中偏好逆转现象的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9年第12期;
IT革命、利润率和次贷危机,《管理世界》 2009年第6期;
我国本科经济学教育的经济学分析,《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4期;
我国M2 顺周期性的原因分析,《管理世界》 2008年第12期;
投资者参与和证券投资基金风格业绩的评估,《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
不确定经济学对风险偏好的认识,《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4期。
著作代表:
《理性非注意、粘性信息和最优货币政策》,作者于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05月出版;
《行为经济学——理论与扩展》,于泽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出版;
《实验经济学:如何构建完美的金融市场》,于泽等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授课风格:
(1)案例分析,互动启发
(2)学术研究深厚、内容丰富
(3)课程内容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逻辑紧密、紧凑、内容与理论相结合,授课时严肃中带着幽默,更是把理论变得生动化,使学员可以得到缓冲同时能掌握更多技能。
主讲课程:
《提升投资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货币政策要服务于建立国内国际两个大循环》
《中国宏观经济未来的走势》
《十四五规划分析》
《中国与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西方经济学教材发展与教材建设研究报告》
《外部冲击下韧性显现的中国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学中的金融因素》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