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哲昕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刘哲昕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
个人履历:
刘哲昕:男,1973年11月生,福建人,法学博士,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研部副主任兼法律与人文综合教研分部主任,机关纪委副书记,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2004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曾先后担任中级人民法院法官、金融企业高级法律顾问。2004年参加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创办工作至今。长期致力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开设的《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以及《中华文明与政治向心力》《信仰与生活》等课程,在干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著有《文明与法治》《精英与平民》《生命与超越》学术三部曲,以及《家国情怀:中国人的信仰》《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向心力》对话体三部曲;《我们为什么自信》获第四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创新教材奖,《生命与超越》获2020年度影响力图书奖。曾被评为全国干部学院优秀教师、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感动上海”年度人物、首届“感动喀什”十大人物等。
论文代表:
不忘初心就是要坚定我们的人民立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寻路——《文明与法治--寻找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序,《甘肃教育》2015年第22期;
中国民主政治的制度创新与现实路径,《法学》2014年第10期;
如何营造更公平的春运购票环境?《党政干部参考》2014年第3期;
坚持群众路线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王道",《领导科学》2014年第3期;
社会治理中法治思维具体应用的理论分析,《领导科学》2013年第10期;
网络反腐究竟能否走远——网络反腐还需要与制度反腐良性互动,《新华月报》2013年第3期;
考察"共产党人立场"的当代维度——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5周年,《探索》2013年第1期;
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初步实践,《检察风云》2013年第1期;
用法治精神推进社会转型,《新重庆》2012年第1期;
用法治精神重建社会管理"最后一公里",《领导科学》2011年第20期;
"7·23"动车追尾事故应急处理引发的法律思考,《法学》2011年第8期;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党建研究》2007年第4期;
领导干部决策中的法律思维,《决策》2007年第1期;
论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党建研究》2006年第7期;
一个自组织法律系统的自我修正——《公司法》修订与控制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著作代表:
《中国·向心力》,刘哲昕著,学习出版社2022年03月出版;
《我们的社会主义》,作者刘哲昕,学习出版社2020年08月出版;
《生命与超越:一个命运共同体的理想》,作者刘哲昕,法律出版社2020年06月出版;
《家国情怀:中国人的信仰》,刘哲昕编著,学习出版社2019年04月出版;
《我们为什么自信》,作者刘哲昕,学习出版社2018年04月出版;
《法治才是硬道理:从法治思维到命运共》,刘哲昕著,法律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
《精英与平民:中国人的民主生活》,作者刘哲昕,法律出版社2014年01月出版;
《文明与法治: 寻找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刘哲昕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03月出版。
主讲课程:
《中西文明对比与中国政治道路》
《中华文明与政治向心力》
《共产党的信仰与生活》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