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戴宏伟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戴宏伟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履历:
戴宏伟:男,1967年生,河北定州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富布莱特项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多地产业规划与城市创新智库专家。先后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并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先后于河北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任教。1999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曾兼任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处副处长、人事处处长、研究生院院长等职务。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及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各1项、国家发改委及科技部等项目10余项;出版《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区域产业转移研究》《城乡统筹与县域经济发展》《京津冀协同与首都城市群发展研究》等著作10余部(含合著);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城市管理研究》《财经研究》《世界经济》《经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近百篇。曾获中国生产力学会优秀成果特等奖、省部级社科二等奖等多项奖励或荣誉称号。
科研课题:
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构建新发展格局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批准号20ZDA31);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京津冀协同的首都城市群发展研究》(批准号14BJY058);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北京”经济圈产业梯度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批准号02CJY01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新型城镇化对扶贫开发的影响及应对研究》(批准号71541034);
主持科技部课题:《区域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
主持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招标课题:《非首都功能疏解与雄安新区对接机制研究》;
主持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司委托课题:《雄安新区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主持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十二五”规划招标课题:《“十二五”时期利用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主持北京市教委与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项目:《京津冀企业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主持河北省“十一五”规划重大招标课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主持广义虚拟经济专项基金项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广义虚拟经济与现代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研究——以首都经济圈为例》;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国际产业转移与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互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05JA790023)。
论文代表:
产业政策优化、地方经济竞争与官员的“理性选择”——基于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实证分析,《财经研究》2024年第5期;
当断则断:重点产业政策退出、过度投资缓解与企业绩效高质量发展,《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4年第3期
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对科技创新的影,《经济地理》2023年第12期;
科技创新差异扩大了南北经济差距吗?——基于地级市专利数据的实证分析,《城市发展研究》2023年第12期;
特种兵式旅游、淄博烧烤对文旅产业的启示,《新型城镇化》2023年第10期;
如何从供需两侧发力扩大内需?《经济日报》理论版2022年12月28日;
我国大城市存在收缩吗?——基于35个大城市的实证研究,《城市管理研究》2022年第12期;
我国西南地区交通网络与城镇体系演化,《城市管理研究》2020年第9期;
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带动东北城市群发展,《经济参考报》理论版2020年11月03日;
新古典逻辑主导的城市空间生产及其空间格局演化机理——以洛阳市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20年第6期;
京津冀雾霾污染与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效应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9.5
新型首都城市群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前线》2018年第8期;
公共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城市效率的影响——以京津冀蒙为例,《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
厘清功能定位促城市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第10期;
戴宏伟、回莹:《京津冀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4期;
京津冀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动态变化对比——基于城市流强度的视角,《经济与管理》2016年第3期;
京津冀:协同方能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第7期;
首都城市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启示,《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第6期;
社会资本与区域产业集聚:理论模型与中国经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年第2期;
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集聚的原因分析及启示,《北华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东亚工业国参与国际产业转移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党政干部学刊》2012年第10期;
广义虚拟经济与现代旅游休闲业发展,《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2年第1期;
京津冀与长三角区域竞争力比较分析,《财贸经济》2010年第1期;
从非均衡到均衡:改革开放30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第12期;
产业转移研究有关争议及评论,《中国经济问题》2008年第5期;
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贸易》2007年第2期;
产业梯度、产业双向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12期;
利用“大北京”产业转移 优化河北产业结构,《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6期;
"大北京"经济圈产业梯度转移与结构优化,《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2
北京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几点思索,《首都经济》2003年第6期;
京津冀产业梯度与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6期;
京津冀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产业梯度分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要素所有者契约与企业机制的形成,《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论生产要素的内涵、组合与收入分配──兼论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河北学刊》1999年第6期;
生产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及启示,《世界经济》1999年第6期。
著作代表:
《京津冀协同与首都城市群发展研究》,戴宏伟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
《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戴宏伟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作与发展》,作者于刃刚、戴宏伟,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年出版;
《城乡统筹与县域经济发展》,作者戴宏伟,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年出版;
《区域产业转移研究——以“大北京”经济圈为例》,作者戴宏伟、田学斌、陈永国,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年出版;
《生产要素论》,作者于刃刚、戴宏伟,中国物价出版社1999年出版。
授课主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与精神解读》
《党的二十大与中国式现代化》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产业经济》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新能源发展趋势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中国高质量发展》
《城市创新与产业升级》
《产业转型与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群科技创新与区域协调发展》
《城乡统筹与乡村振兴》
《营商环境与民营经济发展》
《城乡统筹与县域经济发展》
《区域产业转移研究——以“大北京”经济圈为例》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作与发展》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