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童萍
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童萍
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个人履历:
童萍,女,1979年生,安徽全椒人,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院)长,兼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兼任:中国马哲史学会理事、人学学会理事、中国马哲史学会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入选首批北京高校思政课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哲学、政治哲学。先后为主体班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家本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从文化焦虑走向文化自信》等专题课程。为硕士研究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等课程。2016年获校第三届精品课一等奖,并多次获年度教学绩效奖、高质量课程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资本论》语境中马克思的社会公正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发展阶段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研究”;出版学术专著《〈资本论〉中的社会公正观研究》(获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文化民族性问题研究》(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科学社会主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有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摘编或转载。
论文代表: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前线》杂志2024年第7期;
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光明日报》2023年07月18日06版;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历史自信,《光明日报》2022年07月18日15版;
整体性视阈中的马克思正义观,《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12期;
不断巩固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根基, 《前线》2019年第8期;
平等的悖论——马克思论平等与商品生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年第6期;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合法性探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略论文化冲突视域下领导者工作价值观的理性原则与内在超越,《理论研究》2016年第1期;
当前领导者工作价值观的文化生成、历史嬗变与建构方向,《理论研究》2014年第1期;
领导干部工作价值观的内在冲突及其原因探析——基于价值哲学的视野,《理论研究》2012年第2期;
论文化自觉的实践品质,《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相对主义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1期;
论唯物史观视野下公共性的历史生成与转换,《大家》2010年第14期;
"国学热"之我见,《前线》2010年第11期;
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成果交流会综述,《理论视野》2010年第2期。
著作代表:
《〈资本论〉中的社会公正观研究》(获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作者童萍,人民出版社2021年出版;
《文化民族性问题研究》(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作者童萍,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
主讲课程:
《从文化焦虑走向文化自信》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